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一)
2021-09-06 19:36:15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19次 评论:0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瑜伽宗综述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五章 瑜伽宗略史
   王恩洋先生文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一、无著菩萨
   佛后九百年时无著菩萨生于北天竺健陀罗国,出家化地部,博通三藏,修学大乘。定证法光,地登极喜。悲人智之浇薄,哀正法之隐沦,空有互非,小大共诤。乃上升睹史,事大慈尊,普为有情,讲说大法。慈氏菩萨为说《瑜伽师地论》。最胜子言:“此论,理无不穷,事无不尽,文无不释,义无不诠,疑无不遣,执无不破,行无不修,果无不证,正为菩萨令于诸乘境行果三皆得善巧。勤修大行,证大菩提,广为有情,常无倒说,兼为余乘令依自法修自分行,得自证果。”赅摄三乘,普被五性,世出世道,一无遗余,广大汪洋,诚为法海。无著菩萨随闻辄记,于阿踰陀国广化有缘,开瑜伽宗。更从慈尊受《中边》、《庄严》,《分别瑜伽》、《金刚般若》论等。无著菩萨更错综《瑜伽》要义作《显扬圣教论》。遍集《大乘阿毗达磨经》中法门差别蕴界处等,谛法得等诸思择处作《集论》,总摄大乘境行果十殊胜义所知依等作《摄大乘论》。《集论》以授师子觉令之作释。经安慧糅成《杂集论》而法相之理明。《摄大乘论》以授世亲令之作释,世亲更本《摄大乘论》作《二十唯识论》、《三十唯识颂》,历十大论师作释而唯识之义著。承前启后北斗泰山,无著菩萨为此宗开宗之祖。
   二、世亲菩萨
   无著菩萨有弟二人,曰世亲,曰比邻持子。并于萨婆多部出家,比邻持子得阿罗汉果。世亲博学多闻,遍通内外。戒行高洁,辩才无碍。当时风尚,极重议论。每因片语之失,祸至杀身。一论既胜,光显列国,学说之盛衰,教宗之隆替,即视辩论之立破为转移。世亲既学富才高,遂为法门城堑。时有频闍诃婆娑者,僧佉派之巨匠也。所学既成,思欲弘宣,以为佛教盛行当先破之。即入阿踰陀国,击王论鼓,谓正勤日王曰:王为国主,心无偏爱。我今欲与释迦弟子论决胜劣,我若堕负,当斩我头。于彼亦尔。王许其请,便开论场。尔时国中心愿,世亲等诸大法师均往他国。唯世亲之师觉亲年老出而应战。精力既衰,言论失次,堕在负处,鞭背受辱。世亲归,为雪师耻,造《七十真实论》,破彼《僧佉论》,首尾瓦解,无一句得立。彼义既坏,佛教遂安。正勤日王授金致敬,令太子新日,就之受戒。王妃出家,为其弟子。新日即位,留国受供。有婆罗门婆修罗多者,以《毗伽罗论》,破世亲义。世亲复造论破之。身价既高,威名日盛。此皆见于真谛译《婆薮槃豆法师传》者。又《大唐西域记》载如意论师事云:如意论师少好学,有才辩,声闻遐被,法俗归心。以事见忌于室逻伐悉底国超日王,王欲罪辱之。招集异学百人,共论师辩。下令曰:“欲收视听,游诸真境。异道纷杂,归心靡措。今考优劣,专精遵奉,外道论师并英俊也。沙门法众宜善宗义。胜则崇敬佛法,负则诛戮僧徒。”论战既起,如意诘诸外道,九十九人已退屈矣。下席一人,视之蔑如也。因而剧谈,论及火烟。王与外道咸喧言曰:如意论师词义有失。夫先烟而后及火,此事理之常也。如意欲释难,无听鉴者。耻见众辱,齰断其舌。乃书诫告门人世亲曰:“党援之众,无竞大义。群迷之中,无辩正论。”书毕而死。居未久,超日王失国。兴王膺运,表式英贤。世亲菩萨欲雪前耻,来白王曰:“大王以圣德君临,为含识主命。先师如意学穷玄奥。前王宿憾,众挫高名。我承导诱,欲复先怨”。其王知如意哲人也,美世亲雅操,于是招诸外道与如意论者。世亲重述先旨,外道谢屈而退。从以上诸事观之,世亲菩萨一生均在论战中生活也。最后遇敌,乃为众贤。先是世亲于健陀罗国治《毗婆沙论》,随学随讲,随即造颂,即《俱舍颂》也。彼嫌婆娑义有不善,即援经部义正之。颂成寄与迦湿弥罗有部诸师。诸师咸喜,庆其弘传我部正法也。独塞建地罗阿罗汉曰:“非弘我宗,乃破我也。试请彼更作长行,异义当显。”彼国诸师遂寄百金,请更作专论。世亲论成,即《俱舍论》也。还寄彼国。有众贤者,塞建地罗之门人,因作《雹论》破《俱舍》。《西域记》四卷言:众贤论师迦湿弥罗国人也。聪敏博达,幼传雅誉。特深研究说一切有部《毗婆沙论》,见《俱舍论》,沉研钻极,十有二岁,作《俱舍雹论》二万五千颂,凡八十万言,言深致远,穷幽洞微。告门人曰:“以我逸才,持我正论,逐斥世亲,挫其锋锐。无令老叟独擅先名。”于是学徒四三持所作论,推访世亲。世亲是时在磔迦国奢羯罗城,远传众贤当至,即治行装。门人怀疑,谏曰:“大师德高先哲,名擅当时,远迩学徒,莫不推谢。今闻众贤,一何惶遽?必有所下,我曹厚颜。”世亲曰:“吾今远游,非避此子,顾此国中,无复鉴达。众贤后进也。诡辩若流。我衰耄矣,莫能持论。欲引至中印度,对诸耄彦,详其得失。寻即命侣,负笈远游。众贤论师常后一日,至秣底补罗国大伽蓝时,忽觉气衰。于是裁书谢世亲曰:“如来寂灭,弟子部执,传其宗学,各擅专门。党同道,疾异部。愚以寡昧,猥承传习,览所制《俱舍论》,破毗婆沙师大义。辄不量力,深究弥年,作为此论,扶正宗学。智小谋大;死其将至。菩萨宣畅微言,抑扬至理,不毁所执,得存遗文,斯为幸也,死何悔哉:”于是历选门人有词辩者而告之曰:“吾诚后学,轻凌先达。命也如何,当从斯没。汝持是书,及所制论,谢彼菩萨,代我悔过。”授词适毕,奄尔云亡。门人奉书,至世亲所而致词曰:“我师众贤已舍寿命,遗言致书,责躬谢咎。不坠其名,非所敢望。”世亲菩萨览书阅论,沉吟久之,谓门人曰:“众贤论师聪敏后进,理虽不足,辞乃有余。今我欲破众贤之论,若指诸掌。顾以垂终之托,重其知难之辞。苟缘大义,存其宿志。况乎此论发明我宗。”遂为改题为《顺正理论》。门人谏曰:“众贤未没,大师远迹。既得其论,又为改题。凡厥学徒,何颜受愧?”世亲菩萨欲除众疑而说颂曰:“如师子王,避豕远逝;二力胜负,智者自知。“窃谓众贤之于世亲,生则以为仇敌,临死复倚托以为善友。非但信世亲有绝尘之量,亦自信其所为,为明真理,非怀私恨也。顾穷追于其所往,必挫辱而后甘心,则烦恼炽然,始正终乱,炎炎者易灭,赫赫者易绝,年之不永,不其宜乎。世亲早年英拔,锐志凌云,历摧强梁,何其盛也,及遇众贤,惶遽远遁,避之如不及,何其衰乎:兵法有言:“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”。敌方气盛,我年衰迈,引至中印,再详得失;审时量力,不争小忿,斯为智也。抑觉亲之辱,如意之冤,前鉴不远,所目睹乎?至于阅览众贤书论,沉吟慷慨,缘大义而存其宿志,更以此论发明我宗,改《顺正理》,为之流通,传之千载,雅量高怀,争光日月,何其伟乎!更当知者,二十部执各守自宗。世亲作《俱舍》,独能放开心量,吸取经部之长,纠正自部之短,这是一个最好的作风。众贤作《雹论》,正面自为有部辩护,但同时对有部道理说不通处,也不能不有新的解释,否则亦即不能反驳《俱舍》,因之对有部义是有了发展的;从此后人对《正理论》称之为新萨婆多义。世亲经众贤驳斥,竟无只字反击,看来是憾事。所以然者,此时的世亲,年既衰老,力不暇给。尤其是他此时早已回心大乘,专志瑜伽唯识,对《俱舍论》看得并不特别重要,也无须辩驳了。虽然如此,到后来安慧出,糅《杂集论》,相传即为救《俱舍》。救《俱舍》亦即无形的驳《正理》了。由此可知:从《发智》、《六足》,而《婆沙》,是小乘有部对法学正面的发展。从世亲援经部义,破有部义,是反面的推进,众贤作《正理》破《俱舍》,救《婆沙》,更给有部对法以正面的发展。再由安慧糅《杂集》、救《俱舍》,成为大乘的对法,更给佛教对法以最后的完成。法海洪流以世亲为转折点,相反相成,关键所系,是极其重要的。表之如次: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/10/10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