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七)
2021-09-06 19:36:15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19次 评论:0
   7、在佛教上的贡献
   法师对佛教的贡献,第一是将印度的佛教典籍传到了中国。使佛教的信从者更多,传播更远。他不但是把佛教最宝贵的典籍传到了中国,而且更由中国传播到了新罗、百济、高丽和日本。第二是他所译的经论不但量宏,而且质高。他所译的经论总计关于一切有部的有《发智论》《法蕴足论》《集异门足论》《识身足论》《品类足论》《界身足论》《大毗婆沙论》《俱舍论》《顺正理论》《显宗论》《入阿毗达磨论》《五事毗婆沙论》《异部宗轮论》等共385卷。关于般若部的有《大般若经》《能断金刚经》《心经》《广百论释》《掌珍论》等,共615卷。关于瑜伽部的有《解深密经》《佛地经》《说无垢称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《显扬圣教论》《集论》《杂集论》《摄大乘论》,及世亲无性两释、《辩中边论》《观所缘缘论》《二十唯识论》《成唯识论》等,共207卷。关于大乘共通的有《菩萨藏经》《地藏十轮经》《显无边佛土功德经》《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》等44卷。关于真言的有《六门陀罗尼》《持世陀罗尼》等9卷。关于因明的有《因明正理门论》《因明入正理论》各 1卷。此外有《胜论十句义论》1卷。总七十五部,1335卷。这在分量上自然是最大的。同时在质量上他又更高。
   因为他精通中印两国的语言文字,文学天才既高,教理的造诣更深,其所译的经论,既具有梵文的规律,又富有中文的风格,妙达深理,而无晦涩之病;曲显精意,而无繁冗之失。精严畅达,兼而有之。辞约义丰,而不劳训诂。至于法相名数,经几百年的反复斟酌亦至法师而更加整理修定下来,他可算集前古译业之大成者。兼之他又精练因明,在一切阿毗达磨经论中,尤非因明不能固定藩篱,张其壁垒。法师兼内明、声明、因明三者之长,而成此译业,所以在质量上又是任何人所不能及的。
   第三、他所译的经论,代表了整个的佛教教理。佛教教理曰有、曰空、曰中道,为有名的三时教。在《解深密经》说佛说法有三时:一、鹿苑时,转四谛法轮;二般若时,转无相法轮;三深密时,转中道法轮。佛涅槃后,弟子弘法亦有三代:初声闻乘教大兴,部分二十。次大乘中观兴,说一切法胜义皆空。三瑜伽宗起,说一切法依圆有,计执无,非有非空显中道义。佛涅槃后声闻部执,中观瑜伽次第兴起,为在历史发展上的三代学。二十部中执义不同,如前二章已述。然大众部义,自中观宗兴,存者益寡。上座部中,一切有部特盛。师请回诸部经论唯有七部,在《西域记》及《慈恩传》中所述五天诸部,亦但及于有部、正量、上座、大众,余即无闻。而义净法师《南海寄归内法传序论》中则言之更为明确。他说:“诸部流派生起不同,西国相承大纲唯四,各有三藏。圣大众部分出七部,圣上座部分出三部,圣根本说一切有部分出四部,圣正量部分出四部,共十八部。故五天之地,及南海诸州,皆云四种尼迦耶。然其所钦处有多有少。摩揭陀国则四部通习,有部最盛。罗荼信度(西印度国),则少兼三部,正量尤多。北方皆全有部,时逢大众。南面则咸遵上座,余部少存。东裔诸国,杂行四部。师子州并皆上座,而大众斥焉。然南海诸州有十余国,纯唯根本有部,正量时钦,近日已来少兼余二。又云:其四部之中大乘小乘区分不定。北天南海之郡,纯是小乘。神州赤县之乡竞存大教。自余诸处大小杂行。考其政也,则律检不殊,齐制五篇,通修四谛。若礼菩萨读大乘经,名之为大。不行斯事,号之为小。所云大乘,无过二种:一则中观,二乃瑜伽。中观则俗有真空,体虚如幻。瑜伽则外无内有,事皆唯识。”义净法师是天授二年寄回《南海寄归传》的,去玄奘法师不过三十年。可见小乘诸部,存者无多。而最具代表性的唯在有部。有部从《发智六足》,而《大毗婆沙》,而《俱舍》摄经部义,再经《顺正理论》《显宗论》而学说思想已臻其极。这是代表第一时教四谛法轮的。玄奘法师把它的重大论典完备无遗地译出。法师虽不专治中观,但《大般若经》六百卷是他一手译成的。中观宗的清辨论师是与瑜伽宗的护法论师名位对峙的。他也将他的《掌珍论》译出。加以罗什已译《智度论》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等,般若时教无相法轮,亦已完备。至于瑜伽宗经论更是到他手中完整译成。因之佛教的教理学系,经过他可算已大体完整地传来中国了。并且由有部之有而入中观之空,再由中观之空,而入瑜伽之非空非有;千余年中思想之转变发展,亦具备于他所译诸论,给人以研究教理史以极大的资粮,这也是他对研究佛理的人的极大贡献。
   第四、他对佛教的学理作了有创造性的发展。这表现在他的译糅《唯识三十颂》十大论师的注释,而成《成唯识论》。非有广博的学问,非有明断的智慧,非有包罗超绝于十大论师的卓越见解,是不能进退诸家,权衡轻重,使之各得其所各当其宜的,而法师竟能完成此一盛业。此《成唯识论》成而后佛教的教义思想乃益明确而坚定地建立起来,这不仅仅是翻译,直是造论了。因为一切造论仍是根据圣言量和闻思修慧相结合而成的。而他所糅译的《成唯识论》,又是佛教思想的顶峰,他这一贡献,可算是唯一的贡献了。只可惜他在印度所作的《会宗论》《制恶见论》《三身论》未曾译回中国。但我们仍不难在他所糅译的《成唯识论》中和《唯识述记》中和《大乘广百论释》中测知其梗概。在《成唯识论》的破外道小乘部分可以作《制恶见论》读,《广百论释》可作《会宗论》读。《成唯识论》的究竟位论菩提涅槃三身四智部分,可作《三身论》读。他回国后更作得有《八识规矩颂》,于三量三性等外更立三境之说,亦均是创造性的立论。其他关于所缘缘义和因明义都时有发明,尚其小焉者。吾人对之真是不胜敬仰。
   第五、他对中国佛教的影响,自从他将中国所缺的如《瑜伽》《显扬》等经论补译了。又将从前如像《俱舍》《摄大乘论》等译得不好的重译了,因而使中国佛典得到了基本完备和美善的成果。同时对以往的一些宗派,也将它救正统一起来,如像俱舍宗、摄论宗等以后便都摄入瑜伽宗了。自然抱残守缺的宗派也是仍然存在的,然而中国从此有了真正的直接承继西天的佛教正宗,这是应当庆幸的。正由以上种种贡献,所以佛教在印度后来虽然遭到内忧外患的灾难而消灭了,但传到中国的尚有阿含、般若、瑜伽三大系统的完整佛法,以待当来的阐扬。而玄奘法师的功绩也就更大了。
   
 
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/10/10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