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六)
2021-09-06 19:36:15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19次 评论:0
   曲女城大会中,十八国王到,谙知大小乘僧,三千余人到,婆罗门及尼乾外道等二千余人到,那烂陀寺千余僧到,皆博蕴文义,富瞻辩才,兼有侍从,象舆幢幡各自围绕,峨峨岌岌,雾涌云兴,充数十里。法会既开,延法师为论主,称扬大乘,序作论意旨。仍遣大德明贤读示大众,别写一本悬会场门,示一切人,若有一字无理能难破者,斩首以谢。竟十八日,无能难破者。令无量人,反邪入正,弃小归大。诸众咸喜,竞为法师立尊号,大乘众曰大乘天,小乘众曰解脱天。法会在光荣胜利中闭会。法师先已辞戒贤论师及诸大德,及取经像讫。会毕,即辞王欲还。王更请留观其于钵罗耶伽国两河间大施场中作五年一次,遍施五印的七十五日无遮大会。至彼观会讫,始辞戒日王,鸠摩罗王等,同北印度王乌地多从北道还国。
   总观法师之学业成就,可谓非常宏伟,善学法者,不但是能摄纳众流,齐归心府,还更能辉光四射普被众生。光辉普被,在能立正破邪,利乐有情,开其智慧,正法久住,三宝绍隆。法师之著《会宗论》,在破大乘之偏执,显中道之无二。其制《制恶见论》在破小乘之谬解,示大乘之崇宏。而其辩说论战,在那烂陀寺,则伏多学婆罗门使一切外道义无得立。在曲女城,则五印度名流学者大德高僧,无不尊其论议。仰其声名,而开其眼界,扩其心智。学从五印得,还即光辉照耀五印度。真所谓法界栋梁,人中狮子。惜其《会宗论》《制恶见论》及《三身论》均未译传后世。曲女城十八日大会,宾主对扬,议论往复,名贤济济更必斐然可观。而法师归来,劳于翻译经论,对此等盛业,竟无记述,良足慨惜。但是法师之忘相、忘我、为而不有功成不居,愈见得他的伟大了。
   6、归国翻译
   法师自印度回国,较去时自有极大的不同,但虽无人事之障碍,而道途的辛苦,是一样的。他去只身,归则经像宏富,人从象马给养营运,更劳心血。尤其是他在印度,已经名震五天,僧俗礼敬。那烂陀寺诸大德既恳切相留,而鸠摩罗王、戒日王,均愿以国师供养。然而犹复舍安就危,不惮雪山千里,层冰飞雪,烈风严寒,深谷危岩之险路,重履流沙,石碛,无人烟,绝水草,恶风氛霾,枯涸燥热之荒途;这种为法忘身的深心宏愿,是难以比拟的。(又他回国戒日王言:若从南海去者,遣使相送。又若从东印度迦摩波国归者,虽有瘴气氛沴,但只需两月即达蜀西南境。而必取北道者,则以践高昌王归约之故。但法师归途更不到高昌,则以贞观十三年唐已灭高昌,置西州,麴文泰先死,子智盛降于唐了。)计他从贞观二年四月自长安出发,至贞观十九年正月复返长安,历时一十有七载,途经五万余里,所闻所履百三十八国。去时法师二十七岁,归时四十四岁矣。他从印度请回的舍利经像计:
   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
   金佛像二躯
   刻檀佛像四躯
   银佛像一躯
   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
   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
   上座部经律论一十四部
   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
   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
   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
   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
   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
   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
   因明论三十六部
   声明论一十三部
   凡五百二十夹,六百五十七部。(以二十匹马负至)。这便是法师万苦千辛从印度求来的法宝。求法固难,翻出更难,这除自力外,还需要有伟大的增上助力。恰好这时正是唐太宗的贞观年代。太宗是大唐英武之主,贞观是大唐鼎盛之时,而唐朝又是我国极其强大和文化极为发展的朝代。法师自五印归来,初谒太宗于东京洛阳宫,一是盖世英主,一是法门大士。两贤相遇,一见倾心,清言既交,不觉日暮。太宗谓侍臣曰:昔时苻坚称释道安为神器,举朝尊之。今观法师词论典雅,风节贞峻,非惟不愧古人,亦乃出之更远。他既劝法师罢道,襄理政事;又留法师同辇征辽;亦足见其倾慕萦回,至于颠倒了。法师一一辞谢,专以译经为请,太宗即安置法师于西京弘福寺。至于译事所需,一共留守司空房玄龄平章。于是召集诸道高僧,同襄译业。六月戊辰证义大德灵润、文备、慧贵、明琰、法祥、普贤、神昉、道深、玄忠、神泰、敬明、道因等,缀文大德栖玄、明浚、辩机、道宣、静迈、行友、道卓、慧立、玄迹等,字学大德玄应、证梵文梵语大德玄谟等并至。皆学业渊深,众所知识。至余笔受书手,所司供料,诸缘俱足。丁卯法师遂操贝叶,开读梵文,创译菩萨藏经《佛地经》等,次译《杂集论》,《瑜伽师地论》等。太宗幸玉华宫,敕法师至宫,再劝以罢道辅政。法师力辞。帝知终不可夺,不违高志,并许以助弘正法。帝闻《瑜伽》十七地义,并详观览,谓侍臣曰:”朕观佛经,犹瞻天望海,莫测高深,其儒道九流之典,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“。因敕所司写新翻经论为九本与雍洛,并衮,相,荆,杨,凉,益等九州,展转流通,率土同禀。太宗更应法师之请,作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中有:“玄奘法师者,法门之领袖也。幼怀贞敏,早悟三空之心。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。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,仙露明珠讵能方其郎润,故以智通无累,神测未形,超六尘而迥出,传千古而无对。凝心内境,悲正法之凌迟。栖虑玄门,慨深文之讹谬。思欲分条析理,广彼前闻。截伪续真,开兹后学。是以翘心净土,往游西域。乘危远迈,杖策孤征。积雪晨飞,途间失地。惊沙夕起,空外迷天。万里山川,拨烟霞而进影。百重寒暑;蹑霜露面前踪。诚重劳轻,求深愿达。周游西宇十有七年。穷历异邦,询求正教。双林八水,味道餐风。鹿苑鹫峰,瞻奇仰异。承至言于先圣,受真教于上贤。探颐妙门,精穷奥业,一乘五律之道,驰骤于心田。八藏三箧之文,波涛于口海。爱自所历之国,总将三藏要文,凡六百五十七部;译布中夏,宣扬盛业。引慈云于西极,注法雨于东垂。圣教缺而复全,苍生罪而还福。湿火宅之乾焰,共拔迷途。朗爱水之昏波,同臻彼岸”。对法师之称扬赞美,可算得称心而言,言之有物,是具有深情卓识的。不但文章藻绘,声高调远而已。嗣太子治又制《述圣记》。寺僧怀仁等鸠集晋王右军书勒于碑石,实为艺林之瑰宝。是年大慈恩寺成,寺十余院,别造翻经院。法师移就翻译,并为寺主。贞观二十三年五月,太宗崩。高宗即位,明年改元永徽。法师专务翻译,无弃寸阴。每日自立课程,不稍违失,翻译之外对弟子教授教诫。并开讲新译经论,听学僧决疑请益,说西方圣贤玄义,诸部异端,宗趣体系源流。及少年在此周游讲肆之事。盖法师译场,一面译经,一面讲学,培植后进,助扬正法,非只一端而已。法师译经,始译瑜伽本宗经论;次及有部《婆沙》诸论;最后于显庆五年正月创翻《大般若经》,至龙朔三年十月讫,总六百卷,历时四年,为三藏中第一大经。自后法师自知力竭,不再翻译,明年二月五日夜半,吉祥而逝。年六十有三。计共译经论七十五部,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。距所求得六百五十七部相差甚远,只得其11.4%稍强。然而自汉魏讫隋唐译事大开,法匠辈出,终无一人比法师更多更好的了。
 
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6/10/10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