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二)
2021-09-06 19:36:15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19次 评论:0
  《发智》《六足》《毗婆沙》《俱舍》《顺正理》《杂集》
   以上所述,皆为世亲在一切有部学说论议中的事迹。次述其在大乘本宗的事迹。
   西域记》卷三《阿踰陀国》段说:
   无著讲堂故基西北四十余里,至故伽蓝,北临殑伽河中有砖窣堵波,高百余尺,世亲菩萨初发大乘心处。世亲菩萨自北印度至于此也。时无著菩萨命其门人令往迎候,至此伽蓝遇而会见。无著弟子止户牖外,夜分之后,诵《十地经》。世亲闻已,感悟追悔,“甚深妙法,昔所未闻,诽谤之愆,源发于舌。舌为罪本,今宜除断。”即执刀将自割舌。乃见无著住立告曰:“夫大乘教者,至真之理也。诸佛所赞,众圣攸宗,吾欲诲汝,尔今自悟!
   悟其时矣,何善如之。诸佛圣教,断舌非悔。昔以舌毁大乘,今以舌赞大乘,补过自新,犹为善矣。杜口绝言,其利安在?世亲承命,遂不断舌。旦诣无著,谘受大乘。于是研精覃思,制大乘论。凡百余部,并盛宣行。
   真谛之世亲法师传,记世亲舍小归大,并欲割舌悔罪与《西域记》大同,只地处有异。又彼传云:阿僧伽法法殂殁后,天亲方造大乘论,解释诸大乘经。《华严》,《涅槃》,《法华》,《般若》,《维摩》,《胜鬘》等诸大乘经论,悉是法师所造。又造《唯识》、《释摄大乘》、《三宝性甘露门》等诸大乘论。凡是法师所造,文义精妙,有见闻者,靡不信求。故天竺及余边土,学大小乘人,悉以法师所造论为学本。异部及外道论师闻法师名莫不畏伏。于阿踰闍国舍命,年终八十。虽迹居凡地,理实难思议也。
   世亲菩萨勇决无畏,胸怀坦荡人也,不然何能以一代大师屡伏处道,名显当代,学富五天;一闻胜义,便尽弃其学,欲断舌悔过哉。闻善如不及,闻过如转规,恢宏果断,诚足法也。正其舍之也决,故其得之也多,晚年著述弥为渊博。记言百余部,未悉传来,汉译著录,含重译共二十七种。就中极重要者,有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大乘五蕴论》,此两书文字虽少,但在《俱舍论》中色、心、心所、不相应行,及无为五位共七十五法。在《百法》、《五蕴》中均为百法,不但数量不同,而且内容意义也不同,它也是导引初机的权舆,现示了大小乘法相名数的极大差别。次是《十地经论》、《摄大乘论释》、《庄严论》、《辩中边论》,这是瑜伽宗极其重要的典籍,是法相唯识思想的重心。经他解释阐述,始大弘布。它的分量既重,质量又高,在他的大乘著述中为最重要。最后则为《二十唯识论》和《三十唯识颂》,这是继《地论》、《摄论》思想之后,特别发明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专著。《二十唯识》只在释外七难,内容虽不多,但由提出问题而解释问题,给后人以研究学术思辩抉择的最好示范,开辟了以后极深研几的作风。《三十唯识》虽只作了三十个颂,但他作了最精深博大首尾完备的提纲,给后来十大论师定下规模,立出标准,使他们根据此一标准进行思择,根据此一规模进行建设,因而使唯识学得到了最高而完备的发展。我们这样来看世亲的大乘著述,是比较正确而扼要的。至于他的学说思想在印度已即风靡。在中国流传尤盛。他的《俱舍论》由真谛译于梁陈间,开俱舍宗。《佛地经论》由菩提流支、勒那摩提、佛陀扇多译于北魏,开地论宗。地论宗又分南北两道。南道由勒那传慧光,北道由流支传道宠。《摄大乘论》佛陀扇多译于北魏,真谛译于陈,又译《摄大乘论疏释》,及《决定藏论》、《三无性论》、《转识论》等,传慧恺、曹毗、法泰等,开摄论宗。至玄奘法师新译经论出,乃并合于慈恩宗。一人之学在我国会开这许多的宗,虽不免有许多歧义,但确也是奇迹。
   三、诸大论师
   世亲菩萨作《唯识三十颂》,未及作论而殁。为完成此论事业,继起有十大论师。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一云:
   释此本颂有十论师:
   1、梵云达磨波罗,唐言护法。此大论师南印度境达罗毗荼国建至城中帝王之子,学乃泉于海浚,解又朗于曦明,内教穷于大小,声论光于真俗。外道小乘咸议之曰,大乘有此人也,即犹日月之丽天,皎皎而垂彩。亦如溟渤之纪地,浩浩而无竭。天亲以后,一人而已。制作破斥,具如别传。年三十二而卒于大菩提寺。
   2、寠拏末底,唐言德慧,安慧之师,业冠前英,道光时彦,芳声流于四主,雅韵骧于五天。圣一奇德神夺,未易详举。
   3、梵云悉耻罗末底,唐言安慧。即糅《杂集》,救《俱舍论》,破正理师,即护法论师同时先德,南印度境罗罗国人也。妙解因明,善穷内论,扇微猷于小运,飞兰蕙于大乘。神彩至高,固难提议。
   4、梵云畔徒室利,唐言亲胜,天亲菩萨同时人也。本颂初行,先为略释;妙得作者之意,后德因而释焉。
   5、梵云难陀,唐言欢喜。胜军祖习。故于后卷新薰种子,此师所说,造《瑜伽释》等,大有创作。
   6、梵云戌陀战达罗,唐言净月,安慧同时,造《胜义七十释》及《集论释》之论师也。
   7、梵云质咀罗婆拏,唐言火辨,亦世亲同时也。尤善文词,深闲注述。形虽隐俗,而道高真侣。
   8、梵云毗世沙密多罗,唐言胜友。
   9、梵云辰那弗多罗,唐言胜子。
   10、梵云若那战达罗,唐言智月。
   此后三论师并护法菩萨之门人,或释《瑜伽》,或别注述,道名俱远,辞旨咸奥,神德既高,难尽言也。制此释者,虽十论师,于中护法,声德独振。故此论题,特以标首。此师所说,最有研寻,于诸义中多为南指。邪徒失趣,正理得方,迥拔众师,颖超群圣者,其惟一人乎!在此注释《唯识三十颂》的十大论师之外,更有无性菩萨别作《摄大乘论释》,陈那菩萨作《观所缘缘论》、《集量论》,亲光菩萨作《佛地经论》,胜军居士作《唯识抉择》,他们都对唯识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如像陈那对识体三分义、所缘识义,是极其明著的。
   从无著菩萨至胜军论师,是瑜伽宗蓬勃发展的时代。初期的《瑜伽》、《显扬》等论,规模极其宏阔。后期十大论师,和陈那、亲光等抉择唯识,思想极其深细。他们不但对外道、对小乘、对中观,均有深刻的严格的论辩。就是十大论师之间,前后主张,亦不尽同,而互相驳斥,树立深义。因而把唯识学发展到了完备无缺至极当理之境。此种情况具表现在《成唯识论》的诸师异义中。昔年作《唯识通论》《唯识史略》,中说:“自无著以至胜军二百年间,斯学推演,云变波腾,抉择甚深,日臻精密。考其演进之迹,先后不同,诸师异义,略有十端。一者识体,一分多分义;二者,种子新生法尔义;三者色法有无义;四者见相二分依他遍计所摄异义;五者二执八识有无分俱义;六者外器异地自他识变不变义;七者俱有依开导依多少有无义;八者见道缘如本后二智相见有无,又三心见道真相异摄义;九者,五识有漏无漏,唯漏通二义,出世末那有无义;十者如来说法不说法义。……二百年间总为诤此。古学今学,于以分焉。总观其异,古唯识学若谓唯识无境,故说唯心。今唯识学义谓内境亦不离识,故说唯心。前者色等识无,后者十二处有。一义之乖,众义多异。详判是非,容中篇辨。略言其意,后实逾先,以其抉择,更能会通群经,弥符至教也。”此且简示十种异义,略示方隅,以证唯识之学是从思想战斗中展转破立而后完成的。虽说十师之义,至护法而造其极,但是总摄十家以成整个的体系,还有待玄奘、窥基师弟的勤劳。此待后说。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/10/10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