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四)
2021-08-09 19:55:14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47次 评论:0
    第四、观空义者,在令人得到正确的认识,通达诸法实相,因果定理,以成正觉。《中论》故言:“是故经中说,若见因缘法,则为能见佛。见苦集灭道。”《金刚经》言:“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第一章中引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言:“诸法从缘生,自无有定性,若知此因缘,则知法实相。若知法实相,是则知空相。若知空相者,则为见导师。”即此义也。佛以法身成,不以肉身成。法身非他,即一切法。一切有情平等共有,真空实相,亦名真如,亦名法界。证得此者,名证法身。证此法身,名为见佛,名为见法。自知我此法身,上齐诸佛,下共有情,即于证得永无退转,法性恒然,无退转故。从此修行急证菩提,大乘观空因缘如是。
    五  中观宗在佛教思想上的发展
    吾人已知中观是根据大乘《般若经》大空无相,自性涅槃之教来的。又知道它对空所赋予的意义,建立空的理由,空与一切法的联系和观空的行果。即以此诸义来与前期上座大众诸部比较对观,即见彼此思想之不同,及见其对佛教思想的发展。
    前章已言,在上座和大众诸部之间已存有:有,空的争执,而且是根本的争执。今此中观,亦特在空有上立论,因此可知,它与前期诸部是有联系的,但它却与前期诸部有极大不同的发展。
    第一,就空的范围广狭来说,在诸部中,我法俱有宗,两俱不空也。法有我无宗,唯空于我也。法无去来宗,更空过去未来法也。现通假实宗,于现法中又空其假也。俗妄真实宗,则世间一切法无不皆空,然出世法即不空矣。诸法俱名宗,便将出世间法也一齐空却了,但它却有空执未空,即空非究竟。中观宗则曰:“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”斩钉截铁空一切法。然而“空亦复空,“但以假名说”复空空执了,是则空义发展必至中观始尽其量。此一义也。
    第二,就意义本质来看,两者尤为不同。诸部以假实有无为对,假不即实,实不即假,有不是无,无不是有,两者绝对异相,其性定矣。于是言无,则同兔角龟毛之无,言有则为坚实滞碍之有。兔角龟毛何以建立世出世法?坚实滞碍何以能变化生起不穷?无是虚无,有成死有,此不足以说明流行不息,生灭变化的宇宙真相也。中观宗不离有以言空,但于诸法遣其滞碍实常的死有性,转以显出诸法生动变化的活有性。但遮执有,更不表无。定性非有,幻相宛然,我体是空,业报不失,世间流转,事自安立,圣道加行,功不唐劳。净域庄严,全体寂静,度生无尽,不见众生。非有非无,正处中道。中观之言空,不同于诸部之说无,内含实义之不同也。实义不同,显理即异。既空不表无,自能建立一切法。因果是有,染净不虚,则言空不碍有,即上座诸部宗义理应有者依然有也,而大众部中偏执无者,始得以救正。且如诸法俱名宗,彼法但可就言诠教法说。因缘生法,业用因果,岂但有名乎?《中论》说:“亦即是假名”即但就“我说即是空”之“空”义说,空“空”不遣因缘所生法也。是则中观明空接近大众诸部,可以说从彼发展而来。但既经过发展,即复予以改造,既改造了大众诸部之偏无,亦救正了上座诸部之执有。改造偏无乃不堕于顽空断灭。救正执有乃不堕于死有实常,佛法成了活法,善权方便,实智如如,宇宙之实相已显,佛法的根本思想乃得以恢复正常,而更创造性地得到了光辉的发展。此又一义也。准此义以评判中观,它在佛教思想上是有伟大光辉的功勋的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瑜伽宗综述》第三章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/4/4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 下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