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瑜伽宗综述》(三)
2021-07-10 21:17:08 来源: 作者:王恩洋先生 【 】 浏览:181次 评论:0
除一切杂染,共成正等正觉,故长劫修行,悲愿度生。此其关键,在由证得自性涅槃,而后能得无住涅槃极果。
    何谓自性涅槃?言一切法本无生灭,本来寂静也。此不与前所说根本教义绝对相违吗?谓如前说;一切法皆从缘生,性皆无常,生灭相续,业果感应,名三杂染。长流不息,名为流转。厌离流转,修行圣道,停息缘起,始证涅槃。今何说言诸法无生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?如是岂不自语相违,自成矛盾?答:实有矛盾,而又全不矛盾。若谓无矛盾,则无大小乘之分,也无大小乘之争。如谓真的有矛盾,则是佛法本身思想体系不能统一了。它的矛盾处常人共知,此即不说,今且言其不相矛盾的道理。
    因为诸法无生,本来寂静,是依诸法空性说的。而诸法性空是依缘生说的。设若证知缘生性空,问题便全解决了。
    缘生的道理,是佛法贯彻始终,各宗的通义。这是没法反对的。即由缘生而证明诸法无我,此诸法无我有两种意义:第一是人无我,即是只有十二缘起的无明行等,此外没有常一主宰的实我,亦称数取趣无我,这是声闻乘所共许的。第二是法无我。即说无明行等十二有支,乃至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一切法,均是从缘生的。既从缘生,缘异果异,性不决定,即无定性。生已即灭,性不常住,即无常性。无定性、无常性的东西如像什么呢?恰好如同幻事,如同影像。幻事、影像显现是有,但实体则无,即无自性了。这种但有幻相而无实体、无自性的诸法,即其自身是非常一主宰的,即是非我的。此之谓法空无我,亦称法空无自性。这样无定性、无常性,有如幻影,无自性(常一主宰之自性)的法空无我,在《阿含经》中也是经常说的。如说色是我耶?受想行识是我耶?皆非是我。又说色如聚沫,受如浮泡,想如阳焰,行如芭蕉,识如幻化。如是如幻无我的诸法,即是法空无我的真理安足处所。空无自性,既得成立,即无生无灭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而得成立。盖无自性故无生,无生故无灭,无生无灭故本来寂静,本来寂静故自性涅槃。即以此故,《般若经》中处处宣说:“一切诸法,无生无灭,本来寂静,自性涅槃。”这是从缘生的道理彻底地观察应得到的结论,也是一切法本具的真理,当体的实相。因之它是与佛法根本思想体系全不矛盾的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又有生灭无常、杂染流转、清净还灭的不同说法呢?答:彼是从幻相宛然方面说,而此是就实相无性方面说。就幻相宛然方面说,自然有生有灭,有杂染流转,有清净还灭。就实相无性说,自然无生无灭。无杂染流转,无清净还灭了。然而应知:非离幻相以外别有实相,非离生灭染净外,别有无生灭染净。亦即不离生死外,别有涅槃。《摄大乘论》故作是言:
         于生死涅槃, 若起平等智, 尔时由此证, 生死即涅槃。
         由是于生死, 非舍非不舍, 亦即于涅槃, 非得非不得。
   生死即涅槃,是自性涅槃的真诠。既生死之即涅槃,则不该更执有生死。既生死之即涅槃,亦不复更别执有涅槃了。即以此故,《梵网经》中作如是说:
    诸佛不得生死,不得涅槃。……佛不令众生出生死,入涅槃,但为度妄想,分别生死涅槃二相者耳。……若有决定见涅槃者,是人不度生死。所以者何?涅槃名为除灭诸相,远离一切动念戏论。彼经复说:怖空索空喻云:譬如有人畏于虚空,舍空而走,在所至处,不离虚空。……又如有人求索虚空,东西驰走,言我欲得空,我欲得空,是人但说虚空名字,而不得空,于空中行而不见空。
    此中虚空,喻于诸法性空,自性涅槃。畏空而走者,喻凡夫之怖畏涅槃,而不知自性涅槃,无处避得。求索虚空者,喻初学之欣求涅槃,而不知诸法自性即是涅槃,而更求涅槃。当前指点,亲切如此!我今亦设一喻:譬如人处梦中,梦见所有山河大地,恩爱寇仇,起贪,起嗔,一一皆实,忽从梦觉知彼性空。既知性空,复何所贪何所嗔者。由是可知,迷则即虚妄而执实有。觉则即实有而见体空。于虚执实者,生死不息之长流;于有见空者,涅槃寂静之彼岸。然而所谓觉后知空者,不是觉后以空空梦中有,而即觉彼梦中实有,自性本空。故佛说言:
    一切菩萨不能以空空一切法,而一切法自性本空。
    即此可知所谓自性涅槃者,不是灭于生死,令得涅槃,而是证生死体空,即是涅槃。既生死之即涅槃,即不见有生死,不见有涅槃,不舍生死,不得涅槃。然而不见之见,乃为真见,不舍之舍乃为真舍,不得之得于焉实得。般若之于自性涅槃也,证见如此。
    既证自性涅槃者,即得无住涅槃了。所以者何?一切凡夫迷著生死,一切声闻怖畏生死,耽著涅槃。大乘菩萨知生死之即涅槃,即不迷著于生死,同时也不怖畏于生死。不迷著生死者,便能直趋涅槃了。然而他也不怖畏生死,即亦不著住涅槃了。既不迷著生死,故不杂染心受于生死。既不著住涅槃,故能大悲利物长劫出入生死,而无厌无倦。地藏菩萨曰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。又说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。大悲大愿故摄受一切有情以为自体。亦由大智大力,故能知生死苦恼之性空,处火宅而清凉,履洪涛骇浪如坦途了。证空乃为入有,入有始能度生。普度一切有情,方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泯空有一自他,悲智双运。而般若之无得,与大悲精进之躬行实践,无量功德和合一味,始能超凡俗,越二乘,以成佛果,为斯伟大无上的成就,乃为究竟。
    佛法常喻生死洪流如苦海。有情沉溺生死,头出头没而不得出离,是为住苦海中而不能出的人。二乘厌背生死勤求出离,既得出离更不敢回顾苦海,亦舍苦海中一切众生,这是能出而不能入的人。大心之士,自既得度悲悯度生,如善泅水者,能入能出,出而复入,佛学要求,实在于此。
    佛法的思想体系大略如是,更总结如次:
    1、佛法否认神权,而主张业力,否认主宰而建立缘生,故它是无神无我的业感缘起论。
    2、业感缘起是通于三世不断不常的相续长流,此相续长流是每个有情自他差别各成系统的。
    3、业感缘起以惑→业→苦的公式相续下去,它是杂染,是流转。
    4、杂染流转是可厌逆的,因而有情的归宿,是修习圣道,还灭涅槃。涅槃不是断灭,它只断除杂染,而为向真实净善的成就。
    5、声闻独觉的还灭,出世而不能入世,成就一己,不能成就众生。最伟大的成就是菩萨乘,悲智双运,不住生死,不住涅槃。出世更能入世,普度一切有情,才是佛法的最终极果。
    6、出世而能入世的无住涅槃,依于自性涅槃而建立,自性涅槃依于一切法自性空而建立,一切法空依缘起缘生而建立。由此可知,缘生无我贯穿于整个佛法。二乘由缘生通达人空无我,证得解脱。大乘由缘生通达法空无我,证得菩提。迷此缘生无我则成杂染缘生,成于流转。觉此缘生无我,即拔除杂染,成就菩提涅槃。菩提涅槃,一面在息灭杂染缘起,另一面即建立了清净缘起,尤其是大乘的清净缘起,是广大无量永无休息的。它以厌逆生死始,以本无生死终。以求证涅槃始,以无住涅槃终。以息灭缘起始,以永无穷尽的清净缘起终。这便是佛法的整个思想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瑜伽宗综述》第一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宗综述》 下一篇《唯识二十论》新注(十一)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