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九十(四)
2019-12-29 20:12:56 来源: 作者: 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1428次 评论:0
一类或眼、或耳、或鼻、或舌、或身一分、或意一分,说名为空;然非自体所依止身,即自身体一切皆空。当知此中总略义者:若观诸法所有自性毕竟皆空,是名于空颠倒趣入;亦名违越佛所善说法毗奈耶。若观诸法由自相故,一类是有,一类非有,此有非有毕竟远离。又观有性,于一时间一分远离;于一时间一分不离;如是名为于彼空性无有颠倒如实趣入。以世间道修空性者:谓圣弟子住远离处,先于城邑聚落人想作意思惟;次复思惟阿练若想。彼即观察于自身中,此想为空;谓人邑等想。此想不空;谓阿练若想。又余不空;谓阿练若想为缘,阿练若想相应诸受思等。或即此想由一类故,观之为空;谓无粗重不寂静住,及炽然等。由一类故,观为不空;谓有微细极寂静住,离炽然等。又即于彼能取山林卉木禽兽等阿练若差别相想,无复思惟;但思惟地,无别相想。又即于彼能取险恶高下不平,多诸刺棘瓦砾等地差别相想,无复思惟;但思惟地平坦细滑,犹如掌中,无别相想。从此次第,除色想等;渐次思惟空处、识处、无所有处、差别相想;后于非想非非想处所有相想,作意思惟。于一切处,如前所说历观空性,观诸下地有粗想等;观诸上地有静想等。如是名为诸圣弟子,以世间道修习空性。当知为趣乃至上极无所有处渐次离欲,自斯已后修圣道行,渐次除去无常行等;能趣非想非非想处毕竟离欲。彼于尔时,自观身中空无诸想;谓一切漏一向寂静,永离炽然。又观身中有法不空;谓此依止为缘,六处展转互相任持;乃至寿住为缘,诸清净法,无有坏灭。当知世尊于昔修习菩萨行位,多修空住,故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非如思惟无常苦住。是故今者证得上妙菩提住已;由昔串习随转力故,多依空住。
    复次有二种空:一者应所证空,二者应所修空。若诸苾刍乐依杂住,于此二种不能成办:应所证空不能证故:应所修空不能修故。因于二种不成办故,当知退失四种妙乐:谓于一切摄受恶事遽务众苦皆悉解脱,妙出离乐;解脱贪欲嗔恚等事,初静虑中妙远离乐;寻伺止息妙寂静乐;二解脱摄无所造作无恐怖摄,妙等觉乐。二解脱者:一时爱心解脱,二不动心解脱。若阿罗汉根性钝故,于世间定,是其退法;未能解脱所有定障。故名时爱心解脱。以退法故;时时退失,时时现前,故说名时。于现法乐喜欲证住,故说名爱。不动心解脱者:谓阿罗汉根性利故,是不退法;一切皆以无漏道力而得解脱。于一切种都无退失。当知此中决定义是三昧耶义。余如前说。无所造作无恐怖者:当知无有异类可得,令阿罗汉心于中染;彼变异故,生愁叹等。应所证空略有二种:一者外空,二者内空。外空者:谓超过一切五种色想;则五妙欲之所引发。于离欲贪,正能作证。内空者:谓于内诸行,断增上慢,正能作证。应所修空亦有二种:一于内外诸境界中,修无我见;二即于彼修无常见。此四种空,当知四行为所依止:外空以内住心增上缘力,离所生乐滋润其身,为所依止。内空,以内外空,于内外法修无我见,及我慢偏知为所依止;无我见,以即于彼修无常见,为所依止;无常见,以闻正法如理作意,为所依止。又于此中,若诸苾刍为离欲贪,精勤修学,观察作意增上力故;于欲界系诸不净相,勉励思惟。彼于外空未作证故,于其正道未善修故,趣染习故,于外空性心不证入;不爱乐故。便于其中,由我慢门,心不流散等随观察;以寂静相思惟内空。彼由我慢未永断故,于其正道未善修故,亦于此中心不证入。遂于内外一切行中,修无我见。于无我见未善修故,亦于其中心不证入。乃于内外一切行中,修无常见,令心不动。于诸行中,见无常故,一切种动皆无所有;故无常见名不动界。由于是处心无不胜解,故以正慧如实通达,或缘不净,或缘慈悲,或缘息念所有境界,或缘诸行无常境界。于三摩地极多修习为因缘故,令心调柔;由是渐次于一切处皆能证入。由此因缘于所证空,能证圆满。因于所证得圆满故,其心解脱一切能顺下上分结;由此因缘于所修空,能修圆满。因于所修得圆满故,成就无学正见等法。若于是时乃至于空,未能证入,当知此时是异生位;若时证入,是有学位;若时修习已得圆满,是无学位。为令此修得圆满故,勤修正行,令心证入;以善寻思而正寻思。则于其中能善知量,离诸杂染而起言说;于经行处,能正经行;于所坐处,能正安坐。于如是等一切处所,皆善知量。如是行时,清净为先;于其住时,亦得清净。其间能以观察作意,数数观察现行烦恼,净修治心;如是能趣一向成就诸白净法;一切魔怨所不能夺。及彼一切恶不善法四种杂染:谓后有因性故;现法身心遍烧恼故;恶趣因性故;生等众苦因性故。言说有二:一者随逐音声胜解言说,二者随逐法随法行言说。第一言说,是于正法受持读诵请问征核之所发起;第二言说,是于所缘令心安住究竟解脱,施设教授之所发起。若为是义如来出世;诸弟子众随入圣教,应勤修习如是善法。若于彼法毗奈耶中,无一切种所修梵行,当知亦无修梵行者;以于其中无梵行故,称梵行者皆修邪行;师弟展转互相触恼,各自许有尊卑体式。于正法中,二俱可得。若有弃舍大果大利应所证空,应所修空,为极下劣,有大罪过;利养恭敬爱味所漂,多习邪行。当知彼为大梵行灾之所触恼。彼由如是耽嗜爱著利养恭敬自逼恼故,于能随顺解脱言教,不欲听闻;虽为宣说,不能属耳。或为贪著利养恭敬增上力故,而强听闻;无心求解,不欲修行。不为究竟,善自调伏,乃至不为证般涅槃。由如是事,憎恶大师,行不平等;以于广大现前恩德不能报故。当知此中总略义者:谓善说法毗奈耶中,既出家已;由四因缘,如于自己正所应行,而不能行;如于大师圣教出家正所应行,亦不能行;谓乐相杂住故;随顺随逐音声胜解言说故;耽著利养恭敬故;由此耽著增上缘力听闻正法,不修自利利他行故。又佛世尊不欲自显能善御众,而摄徒众;唯深哀愍诸有情故。由是因缘,于行邪行弟子众中,能无护惜分明示语。宁使弟子由此分明粗利益语,现舍正法及毗奈耶,当获利益;勿令住此广兴邪行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九十
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/4/4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九十一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八十九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