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八(五)
2017-07-30 18:07:20 来源: 作者: 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2477次 评论:0
    若诸菩萨于去来今清净仁贤妙善生处曾当现生,一切皆此五生所摄。除此无有若过若增。唯除凡地菩萨受生。何以故。此中意取有智菩萨诸所受生,为五生故。如是诸生大菩提果之所依止,令诸菩萨疾证无上正等菩提。
   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摄受品第二
    于一切住菩萨行中,当知菩萨略有六种于诸有情无倒摄受。何等为六。一者顿普摄受,二者增上摄受,三者摄取摄受,四者长时摄受,五者短时摄受,六者最后摄受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顿普摄受,谓诸菩萨初发心时,摄受一切诸有情界皆为眷属。作是思惟:我当于彼随能随力作一切种利益安乐饶益之事;随所思惟皆如是作。是名菩萨于诸有情顿普摄受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增上摄受,谓诸菩萨或为家主,摄受父母妻子奴婢僮仆作使;或为国王,摄受一切所统僚庶。菩萨如是发起增上摄受想已,于所摄受随摄受仪,随菩萨仪,业用而转。若为家主,于其父母种种方便劝修诸善。随时供养,曾无懈废。善识其恩,善知酬报。于父母心,善能随顺。于法于义,随自在转。于其妻子奴婢等类,随时恣与如法衣食。于诸事业终不逼切。虽有违犯而能堪忍。彼若疾病正能瞻疗。于诸善事,劝令修习。随时赐与殊胜财物,爱语慰喻。不生奴婢作使等想,瞻敬养育其若自身。若为国王,不行黜罚,不用刀杖,而能正化。以法以财用作饶益。依本土田而自食用,不以凶力侵掠他境。随能随力于诸有情劝止诸恶,教修诸善。视诸众生如父于子,于他有情尚好等施;况自亲属而不均济。不行欺诳。所言诚谛,远离一切杀缚捶打治罚逼迫断截等事。是名菩萨于诸有情增上摄受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,谓诸菩萨正御徒众,当知是名略说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。若广说者,由二因缘正摄徒众,说名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。何等为二。一者以无染心正摄徒众;二者于自义利正教修习,非邪加行而陷逗之。又于一切应摄受中,其心平等不堕偏党;亦不于彼悭吝正法;不作师卷拳。不于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养;彼乐善故,自求作者,亦不遮止,为欲令其福德资粮得增长故。或遇余时亦于彼所承事供养。若于其义未解了者开悟令解;已解了者转令明净。生起疑惑随为除断。若生恶作善为开解;甚深义句以慧通达,于时时间正为开显。于苦于乐与彼共同。于他所为财利因缘,成就上品经营遽务过于自事。于他毁犯随时正举令其觉悟;应时如理诃责摈罚。彼有疹疾或有愁忧,终不弃舍,善权方便救疗疹疾,开解愁忧,于诸下劣形色忆念精进智等,终不轻陵。于时时间随入劳倦,如其所宜为说正法。于时时间为令系念于所缘境,与正教授。堪忍问难,不生愤发。于彼戒行或等或增终无减劣。亦不悕求利养恭敬。具足悲愍。无掉无动,戒见轨则正命圆满。舒颜平视远离颦蹙,柔和善语先言问讯,含笑为先。于诸善品恒常修习;不行放逸,离诸懈怠。即以是事教习徒众,亦令自行转更胜进。菩萨不应于一切时摄取徒众;亦非不摄,亦非变异。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长时摄受,谓诸菩萨于住下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,当知说名长时摄受。以经久时方堪净故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短时摄受,谓诸菩萨于住中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,当知说名短时摄受。非经久时方堪净故。
    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最后摄受,谓诸菩萨于住上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,当知说名最后摄受。即于此生堪任净故。
    是名菩萨于诸有情略有六种无倒摄受。由此摄受,过去未来现在菩萨于诸有情曾正摄受,当正摄受,现正摄受。除此无有若过若增。
    菩萨如是于诸有情六种摄受无倒转时,当知遭遇略十二种艰难之事。聪睿菩萨于彼十二艰难之事当正觉了。何等十二。一者于多安住违犯有情,若罚若舍,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二者于恶有情为调伏故,方便现行辛楚加行,防自意乐不生烦恼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三者现可施物极为鲜少,现来求者其数弥多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四者唯有一身,众多有情种种事业并现在前,同时来请共为助伴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五者居放逸处,若住世间可爱妙定,若生天上乐世界中,令心调善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六者常求遍作利有情事,而于此事无力无能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七者于其愚痴谄诈刚强诸有情所,若为说法;若复弃舍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八者常于生死见大过失,为度有情而不弃舍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九者未证清净增上意乐,多分虑恐失念命终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十者未证清净增上意乐,他来求乞第一最胜所可爱物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十一者种种异见种种胜解诸有情类,若别教诲;若总弃舍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十二者常行最极不放逸行,而不应断一切烦恼;是名菩萨遭艰难事。若诸菩萨遭遇如是诸艰难事;或于其中应观轻重,如其所应而作方便,或于其中应审简择补特伽罗,或于其中攀缘勇猛摄受因转,若发正愿,或于其中制御其心不令流散,或于其中安住其心猛利思择,不生厌倦而自安忍,或于其中而行放舍,或于其中发勤精进炽然无懈,或于其中善巧方便而正修行。菩萨如是于正对治方便善巧,虽遭一切诸艰难事正现在前,而无怯弱自正能免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八
 
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/5/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九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七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