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八十(四)
2019-09-30 01:19:35 来源: 作者: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1991次 评论:0
故若问所得转依,与其六处为异不异,非如理问。若此转依无有体者,应有如前所说过失;谓阿罗汉烦恼应行,道应不行。是故当知有转依性。世尊依此转依体性,密意说言:
          遍计自性中, 由有执无执, 二种习气故, 成杂染清净。
          是即有漏界, 是即无漏界, 是即为转依, 清净无有上。
    如屠牛师或彼弟子,以利牛刀杀害牛已;于内一切斫刺椎剖,骨肉筋脉皆悉断绝,复以其皮张而蔽之;当言此牛与皮非离非合。如是诸阿罗汉既得转依,由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已;当言与六处皮非离非合。又已转依诸观行者,虽取众相,当知与昔所取差别。此所取相,犹如真如自内所证;不可以言说示于他,我所观相如是如是。
    问: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,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槃界,当般涅槃。答:于一切相不复思惟,唯正思惟真无相界,渐入灭定,灭转识等。次异熟识舍所依止,由异熟识无有取故,诸转识等不复得生;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。于此界中般涅槃已;不复堕于天龙药叉,若干达缚,若紧奈洛,若阿素洛,若人等数。以要言之,所有有情假想施设,遍于十方一切界,一切趣,一切生,一切生类,一切得身,一切胜生,一切地中,非此更复堕在彼数。何以故。由此真界离诸戏论,唯成办者内自证故。
    问:于有余依涅槃界中,若无余依涅槃界中已般涅槃诸阿罗汉,有何差别。答:住有余依堕在众数;住无余依,不堕众数。住有余依,犹有众苦;住无余依,永离众苦。住有余依所得转依,犹与六处而共相应;住无余依永不相应。问:若无余依涅槃界中,已般涅槃所有转依,永与六处不相应者;彼既无有六处所依,云何而住。答:非阿罗汉所得转依,六处为因;然彼唯用缘真如境修道为因。是故六处若有若无,尚无转依成变异性,何况殒没。又复此界非所遍知,非所应断;故不可灭。
    问:于无余依涅槃界中,般涅槃已所得转依,当言是有,当言非有。答:当言是有。问:当言何相。答:无戏论相;又善清净法界为相。问:何因缘故当言是有。答:于有余依及无余依涅槃界中,此转依性皆无动法;无动法故,先有后无,不应道理。又此法性非众缘生,无生无灭;然譬如水澄清之性,譬如真金调柔之性,譬如虚空离云雾性,是故转依当言是有。
    问:当言是常,当言无常。答:当言是常。问:何因缘故当言是常。答:清净真如之所显故,非缘生故,无生灭故。
    问:当言是乐,当言非乐。答:由胜义乐,当言是乐;非由受乐说名为乐。何以故。一切烦恼及所生苦皆超越故。
    问: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,为有少分差别意趣殊异不耶。答:一切无有。所以者何。非此界中可得安立下中上品;不可施设高下胜劣,此是如来,此声闻等。问:何因缘故,无有差别,所以者何。诸声闻等有余残障,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;佛一切障永无所有。答:住有余依涅槃界中,可得安立有障无障;住无余依涅槃界中,毕竟无障可立差别。何以故。于此界中一切众相,及诸粗重皆永息故,皆永灭故。所以者何。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时,一切众相非悉永灭,异熟粗重亦非永灭,由彼说有烦恼习气;即观待彼相及粗重安立有障。住无余依涅槃界时,彼永无有;是故当知于此界中,无有有障无障差别。问:若此界中永无有障,如诸如来离一切障,阿罗汉等亦复如是;何因缘故,阿罗汉等不同如来作诸佛事。答:彼阙所修本弘愿故,又彼种类种性尔故;阿罗汉等决定无有还起意乐而般涅槃。是故不能作诸佛事。
    问: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所有无漏界,此与诸色当言有异,当言无异。答:当言非异,亦非不异。如与诸色,与诸受等,当知亦尔。与一切行,与一切界,与一切趣,亦复如是。
    问: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,于色等法当言获得自在,当言不得自在。答:当言获得自在。问:此所得自在,当言能现在前,当言不能现在前。答:一分能现在前,一分不能现在前。谓诸如来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已,能现在前;所余不能令现在前。问:若此界中离诸戏论,由此因缘不堕众数;云何复能起现在前。答:由先发起正弘愿故;又由修习与彼相似道势力故。譬如正入灭尽定者,虽无是念,我于灭定当可还出,或出已住;然由先时加行力故,还从定出,依有心行而起游行,当知此中道理亦尔。
    问:回向菩提声闻,为住无余依涅槃界中,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。为住有余依涅槃界耶。答: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。所以者何。以无余依涅槃界中,远离一切发起事业;一切功用皆悉止息。问:若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,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;云何但由一生便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。所以者何。阿罗汉等尚当无有所余一生,何况当有多生相续。答:由彼要当增诸寿行,方能成办。世尊多分依此回向菩提声闻,密意说言:物类善男子,若有善修四神足已;能住一劫,或余一劫。余一劫者,此中意说过于一劫。彼虽如是增益寿行,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而所修行极成迟钝,乐涅槃故,不如初心始业菩萨。彼既如是增寿行已;留有根身,别作化身,同法者前,方便示现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。由此因缘,皆作是念:某名尊者,于无余依般涅槃界,已般涅槃。彼以所留有根实身即于此界赡部洲中,随其所乐远离而住,一切诸天尚不能睹;何况其余众生能见。彼于涅槃多乐住故;于遍游行彼彼世界亲近供养佛菩萨中,及于修习菩提资粮诸圣道中,若放逸时,诸佛菩萨数数觉悟;被觉悟已,于所修行能不放逸。
    问:若阿罗汉回向菩提,便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何因缘故,一切阿罗汉不皆回向无上菩提。答:由彼种性有差别故。所以者何。诸阿罗汉现见种性有多差别;谓或见有诸阿罗汉俱分解脱,或复见有唯慧解脱,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。是故当知由彼种性有差别故,非一切阿罗汉皆能回向无上菩提。复次回向菩提声闻,或于学位即能弃舍求声闻愿;或无学位方能弃舍。由彼根性有差别故;所待众缘有差别故。如:回向菩提声闻,由遇缘故乘无上乘而般涅槃,如是菩萨,设为如来及诸菩萨之所弃舍,因弃舍故,若遭尤重求下劣乘般涅槃缘,应乘下乘而般涅槃;然无处无容诸佛菩萨,如是放逸弃舍于彼,定无是处。复次回向菩提声闻,若随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尔时即同如来,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。问:回向菩提声闻,从本已来,当言声闻种性,当言菩萨种性。答:当言不定种性。譬如安立有不定聚诸有情类,于般涅槃法性聚中,当知此是不定种性。
    复次彼即于此住处转时,如无死畏,如是亦无老病等畏。如来亦尔。彼及所余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者,于十方界当知究竟不可思议,数数现作一切有情诸利益事。如首楞伽摩三摩地中说幻师喻,若商主喻,若船师喻,当知此中道理亦尔。是名最极如来秘密。于此及余种种差别如来秘密,胜解行地修行菩萨下忍转时,随其胜解差别而转。从此转胜进入增上意乐净地,如是乃至于九地中展转增进,胜解清净。第十地中于此胜解最善清净。于彼如来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4/5/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八十一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十九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