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十一(三)
2019-05-29 10:28:19 来源: 作者: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1237次 评论:0
至如是寿量边际。如是乃至善知长者居士等众。云何善知诸沙门众。谓能善知彼如是名,此是少年,此是长年,此是耆年,此持经者,乃至此是能持论者;善知此是瑜伽师等。
    复次云何善知我于是中应当往诣,乃至应默。谓若略说,为此应往,乃至应默,及如此应往,乃至应默。何所为故,诣在家众乃至应默。谓为乞求资生众具;或复为令未信者信,信者增长;或为慰问遭重疾病受众苦者;或为开解诸愁忧者;或为和好展转怨对互相违者;或为随顺他所作事;或复为他之所劝请;或为随从轨范亲教同梵行者;或为经营僧所作事;是故应往乃至应默。云何了知应如是往。谓如声闻地已说其相。云何了知应如是住。谓往诣已,不应即入;至内门侧,伏慢而住。或无疑虑,徐入其家;至相见处,从容而住。先言慰问,含笑开颜;远离颦蹙,方申爱语。云何了知应如是坐。谓佛开许随其所有如法之座,以正威仪端严而坐。云何了知应如是语。谓善了知如时,如理,如量,寂静,质直而语。时,有三种:一者乐闻;非不乐闻。不乐闻者:谓如有一或饥,或渴,或身疲倦,或风热等之所逼恼。是名初时。二者安住如法威仪;非非威仪。或复有一,虽乐欲闻,非威仪住。非威仪者:谓不应立为坐者说;除彼重病。如别解脱经广说其相。是第二时。三者其心无有染恼;非染恼心。染恼心者:谓如有一其心匆遽,于彼彼事增上勤劬,或荒或乱,或复浑浊;或他仆使,或作业者,或复杀者,敌者怨者。是第三时。理有三种:谓有求请,如法求请,如量求请,方为宣说,如法为说,有义利说。由三种相,当知如量:一不乱不杂而有所说;二圆满文句宣说诸法;三凡所宣说言词不重。谓不重说所有言词。若诸语言,无用非义,尚不少说,何况多说。当知寂静亦有三种:一威仪寂静,二言音寂静,三其心寂静。威仪寂静者:谓诸根寂静,无有躁扰,亦不高举,支节不动,而有所说。言音寂静者:谓有所说声不太高,亦不太急。心寂静者:谓虽触恼,亦不生愤而有所说;况不触恼。又无染心而有所说。又质直语,亦有三种:谓如时语时,乃至寂静语时,或由宿习方便,任性而语;或由现法串习加行作意而语;或由爱乐学处,以思择力而自制伏,方有所说;于一切时无有虚诳,若隐,若显,所言无二。云何了知应默。谓善了知于五时中应当默然:一者说者正说语时,若彼听者故作异言,现相諠乱;尔时说者宜当默然。二者说者正说语时,若彼听者拨言且止,吾不欲闻;尔时说者,宜当默然。三者说者正说语时,若彼听者于说者所起求过心,发违诤言,现相乖背;尔时说者宜当默然。四者施主以衣食等来相屈请;尔时受者宜当默然,而许可之。五者若有敌论者来现相较论;尔时论者,宜当默然,听其言说。
    复次且由三相,应自了知己所有信,乃至是善男子:一由依处故;二由自性故;三由时分故。云何由依处故了知己信。谓如实知若事是信之所依处,信缘彼生;当知彼事,决定是我信所依处。云何由自性故了知己信。谓如实知软中上品己所有信。云何由时分故了知己信。谓如实知我于某时已得是信。如了知信,如是戒等辩等为后,皆当了知。此中信,是趣入支;戒,是入已奢摩他支;闻,是毗钵舍那支;舍,是奢摩他毗钵舍那资粮支;内思所成慧及他随顺教授教诫,是能摄受奢摩他毗钵舍那支。依止此故;证奢摩他毗钵舍那,及能证得诸沙门果。于自所证诸深细义,若有欲加而生疑惑;为断疑故,如自所证,为彼宣说。又为降伏诸敌论者,故须有辩。于他身语邪行起时,须有忍辱柔和所摄善男子性。复次由三因缘,发生不信:一由不正知三宝功德故;二行外道见故;三未遇诸佛及圣弟子三种神变,随其一种所调伏故。
    复次由三因缘,不能数往寂静园林:一放逸懈怠所拘执故,二多事业故;三信顺人故。
    复次由三因缘,为性不好造诣于他:一性无畏故;二性高慢故;三依文字故。由三因缘,为性不好亲近于他:一性不黠利故;二性非福田故;三无极欲乐故;由三因缘为性不好请问于他:一于法不善故;二于义不善故;三于二俱不善故。由三因缘不能审听:一多寻伺故;二多物务故;三多诸盖缠杂染心故。由三因缘,为性不能决定任持:一不听闻故;二恶听闻故;三覆慧胜慧故。由三因缘,为性不能观察诸法:一乐著戏论故;二爱居愦闹故;三不成就审察慧故。由三因缘,为性不能法随法行。一由顾惜身命;二由即彼增上力故,乐著利养;三由乐著恭敬。由三因缘,不乐修行利他之行:一性是下劣种姓故;二悲微薄故;三无势力故。如是白品与上相违,应知其相。
    复次诸圣弟子,非一众多种种游观,其事可得;所谓河滨游观,山谷游观,鬼趣游观,如是等类种种游观,其事可得。问:何因缘故,诸大声闻已得神通,乃往鬼趣,诘问诸鬼自先业报。为为除自疑故。为为饶益众生故。若为除自疑者;已得神通,不应道理。若为饶益众生者;当说云何饶益众生。答:为饶益众生故;谓欲饶益此诸饿鬼,及余众生。何以故。由神通力令诸饿鬼忆念宿世,自说先身所作恶业,深生厌悔;因为说法便能领悟。由此因缘,速离鬼趣。如是说名饶益诸鬼。已得神通诸大声闻,闻彼所说种种所受不可爱果先世恶业,乃还人间,展转宣告;他既闻已,心生厌患,断恶修善。如是说名利余众生。
    复次由六种相,当知欲行诸色名粗。云何六相说彼名粗。一众多故粗;二沉重故粗;三不净故粗;四坚强故粗;五变坏故粗;六不随心转故粗。
    于此地中,余决择文更不复现。又独觉地诸决择文,亦不复现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十一
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十二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十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