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七(三)
2018-04-30 20:15:40 来源: 作者: 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1865次 评论:0
    问:几有为,有为为义。答:一切是有为。八有为为义;余有为无为为义。问:几有诤,有诤为义。答:如说有漏,当知此亦尔。如说有诤,当知有爱味,依耽嗜,世间出世间等,亦尔。问:几过去,过去为义。答:除有色根及苦根,余有义一分,若有色根及苦根在过去,非过去为义。问:几过去,现在为义。答:即如所说一分。当知即此在过去,以未来为义。又即此在现在,以过去未来为义。问:几现在,现在为义。答:一切有色根及苦根,并前所说一分。又此一分在未来,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义。若诸色根在未来,非未来为义。苦根亦尔。问:几欲界系,欲界系为义。答:四。二欲色界系,欲界系为义;三欲色界系,欲色界系为义;二欲色界系及不系,欲色无色界系及不系为义;七欲色无色界系及不系彼义亦尔;一色界系及不系,一切系不系为义;二不系,一切系不系为义。
    问:几善,善为义。如是等。答:八,唯善,善不善无记为义;五善不善无记,善不善无记为义;一善不善,善不善无记为义;五无记,无记为义;二无记,善不善无记为义;问:几学,学为义。如是等。答:九,学无学非学非无学,以三种为义;七非学非无学,即以此为义;一通三种,非学非无学为义;一学非学非无学,以三种为义;二学,以三种为义;一无学,以三种为义。问:几见所断,见所断为义。如是等。答:十四,一分见所断,一分修所断;十二,一分修所断,一分非所断;谓即十四中六,及余六,余二非所断。此中有色诸根见修所断为义;无色诸根三种为义。谓见修所断非所断义。问:几根于义杂染舍所显。答:除诸善根;以诸善根于义清净舍所显故。问:几根颠倒义。答:除诸善根,所有六根义。问:几根颠倒所依。答:七色根。问:几根颠倒自性。答:六少分。问:几根颠倒对治。答:八根。
    问:几根观义过失。答:或八或五或一。问:若彼诸行亦有四德相应可得,云何唯观为过失耶。何者四德:一坚住德;谓如一蕴住经百年,若正将御或有过者。二势力德;谓能生乐及现清净。三转变德;谓牵引修治受用弃舍自在转故。四可乐德;谓依彼处生种种著故。是名诸行有四德相。答:虽有世间于彼诸法取为功德;然彼一切皆诸过失之所随逐。问:何等名为诸过失耶。答:虽少时住非究竟故;爱变无常现可得故;死没无常现可得故;当观诸行离初功德。又能发生种种苦恼,现可得故;种种不净现可得故;当观诸行离第二德。又于老病死等不随所欲,现可得故;当观诸行离第三德。又诸粪虫及猪犬等亦极乐著粪秽不净,现可得故;当观诸行离第四德。由彼诸行离诸功德,是故一切过失相应;故应观彼具诸过失。
    问:眼根谁所依处。答:见色依处。问:乃至意根谁所依处。答:各取自境之所依处。问:男女二根谁所依处。答:习欲依处。问:命根谁所依处。答:乃至死有为前时有之所依处。问:诸受根谁所依处。答:于诸境界可意不可意,若爱若恚等之所依处。问:信根谁所依处。答:趣入善法之所依处。问:精进根谁所依处。答:已入善法恒常修习之所依处。问:念根谁所依处。答:正知而行之所依处。问:定根谁所依处。答:智见清净之所依处。问:慧根谁所依处。答:烦恼永断之所依处。问:未知欲知根谁所依处。答:证初第二第三沙门果之所依处。问:已知根谁所依处。答:乃至金刚喻定无学沙门果证之所依处。问:具知根谁所依处。答:无间烦恼永断作证,现法乐住所依永灭,之所依处。
    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此身有色粗滓所成,四大所造,父母不净和合所生,种种饮食之所长养,常假覆蔽沐浴按摩,断截破坏散灭之法。答:依七色根作如是说。当知此中略说欲界有色诸根。初句说彼共相。第二句说彼自相。次有三句说彼因相;所谓依因生因,生已增长因。次有三句说彼转变相;谓寒所作热所作劳倦所作。后有四句说彼变坏相;谓初二句活位逼损所作,后二句死后所作;他故,自然故,变坏应知。
    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远行及独行,无身寝于窟耶。答:依意根处。由于前际无始时故,遍缘一切所知境故,名为远行;诸心相续一一转故,无主宰故,名为独行;无色无见亦无对故,名为无身;依止色故,名寝于窟。问: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由八处所男为女缚。谓舞,歌,笑,睇,美颜,妙触,祇奉,成礼。答:依男女二根。于游戏时,由四处缚;于受用时亦由四处;于游戏时,身语面门眼目舒悦;于受用时,妍容软滑恭事童分。问: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众生存活住持安隐。答:依命根说。有诸气息,故名众生;思虑相应,故名存活;等余而住,故名为住;增上而转,故说名持;无有病恼,故名安隐。问: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平正受受所摄。答:依喜乐根说;望所余受自相共相依止相所显故。如平正等,如是不平正等,非平正非不平正等。如应当知。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于如来所净信深固,根生建立,一切世间若诸沙门,若婆罗门,若天魔梵,无有如法能引脱者。答:依信根说。此显其信于闻思修胜解坚固义。又此坚固随所信解方便显示;谓智生主净最胜之者尚不能动,何况凡流。又坚固义复有差别:谓其信深固,由世间善决定胜解为出世胜解根本故;又由出世清净胜解所建立故。当知最初是标句,后二是释句。
    问:世尊依何根处,说如是言:住有势,有勤,有勇健,坚猛,于诸善法中常不舍善轭。答:依精进根说。此精进根略显其相差别有五:谓被甲精进,方便精进,不下精进,无动精进,无喜足精进。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念,等念,随念,别念,不忘念,心明记,无失,无忘,无失法。答:依念根说。此差别义,如摄异门分应知。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令心住,等住,安住,与近住,调,寂静,寂止,一趣,等持性。答:依定根说此差别义,如声闻地应知。问:世尊依何根处说如是言:简择法,极简择,遍寻求,遍伺察。答:依慧根说此差别义,亦如声闻地应知。所余善根信等摄故,其差别义无复可得。
    问:于几根处立身念住。答:七。问:于几根处立受念住。答:五。问:于几根处立心念住。答:一。问:于几根处立法念住。答:最后八及命根。问:几根最胜苦谛依处。答:九。问:几根最胜集谛依处。答:五。问:几根灭谛依处。答:一切。问:几根道谛依处。答:最后八。问:依几根处善思所思。答:九。问:依几根处善说所说。答:十。问:依几根处善作所作。答:十六。如是恶思所思,恶说所说,恶作所作,如应当知。问:几根最胜惑业依处。答:九。问:依几根处起烦恼业。答:五。问:依几根处断烦恼业。答:最后八。问:由几根故领纳一切世出世间所有吉祥。答:除二。问:由几根故领纳一切吉祥败坏。答:十一。问:几根能引所有吉祥。答:最后八。复次如世尊言:诸受欲者略有五种作吉祥法:谓忍辱,柔和,观人而舍,行贤善行,及不放逸。云何忍辱。谓由三种行相应知:一不忿怒;二不报怨;三不怀恶。若别分别乃有十种:一已受怨害忍,二现前怨害忍,三虑恐怨害忍,四饶益怨憎忍,五损害亲友忍,六一切怨害忍,七一切因怨害忍,八受教怨害忍,九择力怨害忍,十自性怨害忍。如是一切总说名为耐违害忍。云何柔和。谓性贤善;由身语意将护于他令无恼害。若他所有无罪喜乐未生令生,生已随护;有罪忧苦若未生者遮令不生,若已生者方便令脱。此中忍辱耐他违害;柔和于他不作违损。如是名为二种差别。当知观人二时差别:一摄受时,二处置时。于摄受时应以五相观察其人,然后摄受;一由归诚,二由技能,三由智慧,四由行迹,五由廉俭。于处置时亦以五相观察其人,然后处置:一堪处事业置事业中;二堪处思业置思业中;三堪处和业置和业中;四堪处护身财业置护身财业中;五堪处法业置法业中。舍略有五:一田地舍,二财物舍,三随宜舍,四饮食舍,五最胜舍。此中舍相舍具名舍。贤善行者:为性于他无所违负,无所欺诳。无所违复,复有五种:一无颠倒违复,二无委信违复,三无承事违复,四无契约违复,五无他方便违复。不放逸者:谓修习诸善法,防护不善心;因果相属故,俱应为彼相。此复有五种应知:一求财不放逸,二守财不放逸,三护身不放逸,四护名不放逸,五行法不放逸。如是一切总有五力能生吉祥:一善尸罗力,二善朋友力,三无弊吝力,四可委信力,五法力。当知吉祥亦有五种:一众所爱乐;二富贵自在;三怨敌退伏;四饶益所依;五往诸善趣。前四种力总能生起四种吉祥;第五一力能生第五。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/4/4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八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六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