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六(一)
2014-09-26 20:39:23 来源: 作者: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2732次 评论: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弥勒菩萨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
   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
    复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。嗢柁南曰:
       执因中有果,显了有去来,我常宿作因,自在等害法。
       边无边矫乱,计无因断空,最胜净吉祥,由十六异论。
    由十六种异论差别,显不如理作意应知。何等十六。一因中有果论,二从缘显了论,三去来实有论,四计我论,五计常论,六宿作因论,七计自在等为作者论,八害为正法论,九有边无边论,十不死矫乱论,十一无因见论,十二断见论,十三空见论,十四妄计最胜论,十五妄计清净论,十六妄计吉祥论。
    因中有果论者: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,起如是见立如是论,常常时恒恒时,于诸因中具有果性。谓雨众外道作如是计。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,显示因中具有果性。答由教及理故。教者谓彼先师所造教藏,随闻转授传至于今,显示因中先有果性。理者谓即如彼沙门若婆罗门,为性寻思为性观察,住寻思地,住自办地,住异生地,住随思惟观察行地。彼作是思,若从彼性,此性得生,一切世间共知共立彼为此因非余。又求果者唯取此因非余。又即于彼加功营构诸所求事非余。又若彼果即从彼生不从余生,是故彼果因中已有。若不尔者应立一切是一切因,为求一果应取一切,应于一切加功营构,应从一切一切果生。如是由施设故,求取故,所作决定故,生故,彼见因中常有果性。应审问彼,汝何所欲,何者因相,何者果相,因果两相为异不异。若无异相,便无因果二种决定,因果二种无差别故,因中有果不应道理。若有异相,汝意云何,因中果性为未生相,为已生相。若未生相,便于因中果犹未生,而说是有不应道理。若已生相,即果体已生,复从因生不应道理。是故因中非先有果,然要有因待缘果生。又有相法,于有相法中由五种相方可了知。一于处所可得,如瓮中水。二于所依可得,如眼中眼识。三即由自相可得,如因自体不由比度。四即由自作业可得。五由因变异故,果成变异。或由缘变异故,果成变异。是故彼说常常时恒恒时,因中有果不应道理。由此因缘,彼所立论非如理说。如是不异相故,异相故,未生相故,已生相故,不应道理。
    从缘显了论者: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,起如是见,立如是论。一切诸法性本是有,从众缘显,不从缘生。谓即因中有果论者,及声相论者作如是计。问何因缘故,因中有果论者见诸因中先有果性从缘显耶。答由教及理故。教如前说。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,为性观察,广说如前。彼如是思,果先是有,复从因生不应道理。然非不用功为成于果。彼复何缘而作功用,岂非唯为显了果耶。彼作如是妄分别已,立显了论。应当问彼,汝何所欲,为无障缘而有障碍,为有障缘耶。若无障缘者,无障碍缘而有障碍,不应道理。若有障缘者,属果之因,何故不障,同是有故不应道理。譬如黑闇障瓫中水亦能障瓫。若言障缘亦障因者,亦应显因俱被障故。而言但显因中先有果性,不显因者不应道理。复应问彼。为有性是障缘,为果性耶。若有性是障缘者,是即有性常不显了,不应道理。因亦是有,何不为障。若言果性是障缘者,是则一法亦因亦果,如芽是种子,果是茎等因,是即一法亦显不显,不应道理。又今问汝,随汝意答。本法与显为异不异。若不异者,法应常显,显已复显,不应道理。若言异者,彼显为无因耶,为有因耶。若言无因,无因而显不应道理。若有因者,果性可显非是因性,以不显因能显于果,不应道理。如是无障缘故,有障缘故,有相故,果相故,显不异故,显异故,不应道理。是故汝言若法性无是即无相,若法性有是即有相。性若是无不可显了,性若是有方可显了者,不应道理。我今当说。虽复是有不可取相。谓或有远故虽有而不可取。又由四种障因障故而不可取。复由极微细故而不可取。或由心散乱故而不可取。或由根损坏故而不可取。或由未得彼相应智故而不可取。如因果显了论,不应道理。当知声相论者亦不应理。此中差别者,外声论师起如是见,立如是论,声相常住无生无灭,然由宣吐方得显了。是故此论如显了论非应理说。
    去来实有论者: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,若在此法者,由不正思惟故,起如是见立如是论。有过去有未来,其相成就犹如现在实有非假。问何因缘故彼起如是见,立如是论。答由教及理故。教如前说。又在此法者,于如来经不如理分别故。谓如经言。一切有者即十二处,此十二处实相是有。又薄伽梵说有过去业,又说有过去色有未来色,广说乃至识亦如是。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,为性观察,广说如前。彼如是思,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实是有,此若未来无者,尔时应未受相。此若过去无者,尔时应失自相。若如是者,诸法自相应不成就,由此道理亦非真实,故不应理。由是思惟起如是见,立如是论,过去未来性相实有。应审问彼,汝何所欲,去来二相与现在相为一为异。若言相一,立三世相不应道理。若相异者,性相实有不应道理。又汝应说自意所欲,堕三世法为是常相,为无常相。若常相者,堕在三世不应道理。若无常相,于三世中恒是实有不应道理。又今问汝,随汝意答。为计未来法,来至现在世耶。为彼死已,于此生耶。为即住未来为缘,生现在耶。为本无业今有业耶。为本相不圆满,今相圆满耶。为本异相今异相耶。为于未来有现在分耶。若即未来法来至现在者,此便有方所,复与现在应无差别,复应是常不应道理。若言未来死已现在生者,是即未来不生于今,现在世法本无今生,又未来未生而言死没,不应道理。若言法住未来,以彼为缘生现在者,彼应是常。又应本无今生,非未来法生,不应道理。若本无业用今有业用,是则本无今有,便有如前所说过失,不应道理。又汝何所欲,此业用与彼本法为有异相,为无异相,若有异相,此业用相未来无故,不应道理。若无异相,本无业用今有业用,不应道理。如无业用有此过失。如是相圆满,异相,未来分相,应知亦尔。此中差别者,复有自性杂乱过失故,不应道理。如未来向现在如是,现在往过去,如其所应过失应知。谓即如前所计诸因缘,及所说破道理。如是自相故,共相故,来故,死故,为缘生故,业故,相圆满故,相异故,未来有分故,说过去未来体实有论,不应道理。如是说已复有难言。若过去未来是无,云何缘无而有觉转,若言缘无而有觉转者,云何不有违教过失。如说一切有者,谓十二处。我今问汝,随汝意答。世间取无之觉,为起耶为不起耶。若不起者,能取无我兔角石女儿等觉,皆应是无,此不应理。又薄伽梵说。我诸无谄声闻,如我所说正修行时,若有知有若无知无,此不应理。若言起者,汝意云何。此取无觉,为作有行为作无行。若作有行,取无之觉而作有行,不应道理。若作无行者,汝何所欲。此无行觉,为缘有事转,为缘无事转,若缘有事转者,无行之觉缘有事转,不应道理。若缘无事转者,无缘无觉不应道理。又虽说一切有者谓十二处。然于有法密意说有有相,于无法密意说有无相。所以者何。若有相法能持有相,若无相法能持无相,是故俱名为法,俱名为有。若异此者,诸修行者唯知于有不知于无,应非无间观所知法,不应道理。又虽说言有过去业,由此业故,诸有情受有损害受,无损害受。此亦依彼习气密意假说为有。谓于诸行中,曾有净不净业若生若灭。由此因缘,彼行胜异相续而转,是名习气。由此相续所摄习气故,爱不爱果生。是故于我无过,而汝不应道理。复虽说言有过去色,有未来色,有现在色,如是乃至识亦尔者,此亦依三种行相密意故说。谓因相,自相,果相。依彼因相密意说有未来,依彼自相密意说有现在,依彼果相密意说有过去,是故无过。又不应说过去未来是实有相。何以故,应知未来有十二种相故。一因所显相,二体未生相,三待众缘相,四已生种类相,五可生法相,六不可生法相,七未生杂染相,八未生清净相,九应可求相,十不应求相,十一应观察相,十二不应观察相。当知现在亦有十二种相。一果所显相,二体已生相,三众缘会相,四已生种类相,五一刹那相,六不复生法相,七现杂染相,八现清净相,九可喜乐相,十不可喜乐相,十一应观察相,十二不应观察相。当知过去亦有十二种相。一已度因相,二已度缘相,三已度果相,四体已坏相,五已灭种类相,六不复生法相,七静息杂染相,八静息清净相,九应顾恋处相,十不应顾恋处相,十一应观察相,十二不应观察相。
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/3/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七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