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解深密经》释义(十三)(二)
2014-02-13 11:02:02 来源: 作者:马友生 【 】 浏览:2708次 评论:4
    释 义  第三求善止观门。慈氏菩萨复问:“世尊,云何菩萨依是四种止观所缘境事,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?”佛答:“善男子,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皆由假立,所谓十二部经,菩萨于此善听善受(喜乐欲闻),言善通利(无言辞障碍),意善寻思(如理思惟),见善通达(符合客观实际),即于如是善思惟法(正确无误),独在一清净空闲之处,作意思惟反复思惟,即于此能思惟心与内心相续(无有颠倒),作意思惟如是正行(解行相应),久久安住于正念中,渐渐离开粗重系缚及烦恼系缚,即能获得起身轻安及心轻安,是名奢摩他,如是菩萨即能求得奢摩他。彼菩萨由此所获得的身心轻安为所依故,即于如是十二分教善思法内,三摩地行(定)所现种种影像(如修缘起观),能观察胜解(看待事相能够分别),舍离心相(既不著心亦不著境),即于如是三摩地中影像所知义中,能正思择(能正确思惟和抉择事相),最极思择(由浅到深都有重点)周遍寻思(既要全面又要圆融)。若忍——若有了体悟应明记不忘,若乐——若感受到涅磐实相生起种种法乐,若慧——若有了于世出世般若智慧,若观——若心如如不动,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,是名毗钵舍那,如是菩萨能善毗钵舍那。此意是说,地前菩萨要实现四种所缘境事,必须修大乘止观才能入道。止是在观的条件下如何让内心清净无相,观是在止的范围内如何分别一切事相,若学人真正领悟到止观二义,即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。
    《伦记》云:“景云,道理依此四境求止亦求于观,文家换句故云求止能善于观。言为诸菩萨安立十二部经,彼闻善受等是闻慧,即于如所思惟法,独处空闲等是思慧,此闻思慧缘彼教法修方便时,即缘自心所变相分,言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,见分以之为境,如是正行多安住故,起身轻安及心轻安,是名奢摩他者,方便成故得其定也。如是下结,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至舍离心相者,由获得彼内三摩地观察自变影像相时,舍缘闻思相续见分,故言舍离心相。言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者,牒前止心所知义也。能正思择等者,正释能善毗钵舍那。

 

 
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/2/2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解深密经》释义(十四) 下一篇《成唯识论》释义(二十三)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