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四(二)
2017-03-29 09:00:14 来源: 作者:弥勒菩萨说 【 】 浏览:2363次 评论:0
    由此十相,应知是名具一切种供养如来。如供养佛,如是供养若法若僧,随其所应,当知亦尔。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,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。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,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,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,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增上意乐,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乐,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意乐。由是六种增上意乐于如来所,若于如来法所僧所,少分思惟而兴供养,尚获无量大功德果;何况其多。
    复次菩萨成就几相能为善友。由几种相善友不虚。成就几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。复有几种善友菩萨于所化生为善友事。菩萨几种亲近善友。由几种想于善友所听闻正法。由几种处于善友所听闻法时,于说法师不作异意。
    当知菩萨成就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。一者住戒。于诸菩萨律仪戒中,妙善安住无缺无穿。二者多闻,觉慧成就。三者具证。得修所成随一胜善,逮奢摩他毗钵舍那。四者哀愍。内具慈悲能舍自己现法乐住,精勤无怠饶益于他。五者无畏。为他宣说正法教时,非由恐怖忘失念辩。六者堪忍。于他轻笑调弄鄙言违拒等事,非爱言语,种种恶行,皆悉能忍。七者无倦。其力充强能多思择,处在四众说正法时,言无謇涩,心不疲厌。八者善词。语具圆满不坏法性,言词辩了。
    若诸菩萨具五种相,众德相应能为善友所作不虚。一者于他先欲求作利益安乐;二者于彼利益安乐如实了知,无颠倒觉;三者于彼善权方便顺仪说法,随众堪受调伏事中有能有力;四者饶益心无厌倦;五者具足平等大悲,于诸有情劣中胜品心无偏党。
    若诸菩萨成就五相,令善友性作信依处,令他远闻极生净信;何况亲睹。一者胜妙。威仪圆满,威仪寂静,威仪具足,一切支分皆无躁动。二者敦肃。三业现行无掉无扰。三者无矫。不为诳他故思诈现严整威仪。四者无嫉。终不于他说法所得利养恭敬生不堪忍,而常自励请他说法;复恒劝余,于彼广施利养恭敬,无谄伪心。又常于他其心纯净,见彼说法及得财敬深生随喜。如自所获利养恭敬心生欢喜,见他所得利养恭敬其心欢喜复过于是。五者俭约。尠储器物随得随舍。
    善友菩萨由五种相,于所化生为善友事。一能谏举,二能令忆,三能教授,四能教诫,五能说法。如是诸句广辩应知如声闻地。教授教诫,广说如前力种性品。
    当知菩萨由四种相,方得圆满亲近善友。一于善友有病无病随时供侍,恒常发起爱敬净信。二于善友随时敬问,礼拜奉迎,合掌殷勤,修和敬业而为供养。三于善友如法衣服饮食,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,随时供养。四于善友若正依止,于如法义若合若离,随自在转无有倾动,如实显发作奉教心;随时往诣,恭敬承事请问听受。
    若诸菩萨欲听法时作五种想,应从善友听闻正法。一作宝想。难得义故。二作眼想。能得广大俱生妙慧,因性义故。三作明想。已得广大俱生慧眼,于一切种如实所知,等照义故。四作大果胜功德想,能得涅槃及三菩提无上妙迹,因性义故。五作无罪大适悦想。于现法中未得涅槃及三菩提,于法如实简择止观无罪大乐,因性义故。
    若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,于说法师,由五种处不作异意,以纯净心属耳听法。一于坏戒不作异意。谓不作心此是破戒不住律仪;我今不应从彼听法。二于坏族不作异意。谓不作心此是卑姓,我今不应从彼听法。三于坏色不作异意。谓不作心此是醜陋,我今不应从彼听法。四于坏文不作异意。谓不作心此于言词不善藻饰,我今不应从彼听法。但依于义不应依文。五于坏美不作异意。谓不作心此语粗恶,多怀忿恚,不以美言宣说诸法;我今不应从彼听法。如是菩萨欲听法时,于是五处不应作意;但应恭敬摄受正法,于说法师未尝见过。若有菩萨其慧微劣,于说法师心生嫌鄙,不欲从其听闻正法;当知此行不求自利退失胜慧。
    云何菩萨修四无量慈悲喜舍。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。一者有情缘无量,二者法缘无量,三者无缘无量,若诸菩萨于其三聚一切有情,安立以为无苦无乐有苦有乐;于其最初欲求乐者,发起与乐增上意乐,普缘十方安住无倒有情胜解,修慈俱心,当知是名有情缘慈。若诸菩萨住唯法想增上意乐,正观唯法假说有情,修慈俱心;当知即此名法缘慈。若诸菩萨复于诸法远离分别,修慈俱心;当知即此名无缘慈。如有情缘,法缘,无缘三慈差别,悲喜舍三当知亦尔。
    若诸菩萨于有苦者,发起除苦增上意乐,普缘十方修悲俱心;是名为悲。若诸菩萨于有乐者,发起随喜增上意乐,普缘十方修喜俱心;是名为喜。若诸菩萨即于如是无苦无乐有苦有乐三种有情,随其次第发起远离痴嗔贪惑增上意乐,普缘十方修舍俱心;是名为舍。
    此中菩萨慈等无量有情缘者,当知其相与外道共。若法缘者,当知其相与诸声闻及独觉共;不共外道。若无缘者,当知其相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及诸外道。又诸菩萨三种无量应知安乐意乐所摄,谓慈悲喜。一种无量应知利益意乐所摄,是谓为舍。如是菩萨一切无量,名为哀愍。以诸菩萨成就此故,名哀愍者。此中菩萨于有情界,观见一百一十种苦,于诸有情修悲无量。何等名为百一十苦。
    谓有一苦。依无差别流转之苦。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。复有二苦。一欲为根本苦。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。二痴异熟生苦。谓若猛利体受所触;即于自体执我我所,愚痴迷闷生极怨嗟。由是因缘受二箭受,谓身箭受及心箭受。复有三苦。一苦苦,二行苦,三坏苦。复有四苦。一别离苦。谓爱别离所生之苦。二断坏苦。谓由弃舍众同分死所生之苦。三相续苦。谓从此后数数死生展转相续所生之苦。四毕竟苦。谓定无有般涅槃法诸有情类。五取蕴苦。复有五苦。一贪欲缠缘苦,二嗔恚缠缘苦,三惛沉睡眠缠缘苦,四掉举恶作缠缘苦,五疑缠缘苦。复有六苦。一因苦。习恶趣因故。二果苦。生诸恶趣故。三求财位苦。四勤守护苦。五无厌足苦。六变坏苦。如是六种总说为苦。复有七苦。一生苦,二老苦,三病苦,四死苦,五怨憎会苦,六爱别离苦,七虽复希求而不得苦。复有八苦。一寒苦,二热苦,三饥苦,四渴苦,五不自在苦,六自逼恼苦,谓无系等诸外道类。七他逼恼苦,谓遭遇他手块等触蚊虻等触。八一类威仪多时住苦。复有九苦。一自衰损苦,二他衰损苦,三亲属衰损苦,四财位衰损苦,五无病衰损苦,六戒衰损苦,七见衰损苦,八现法苦,九后法苦。复有十苦。一诸食资具匮乏苦,二诸饮资具匮乏苦,三骑乘资具匮乏苦,四衣服资具匮乏苦,五庄严资具匮乏苦,六器物资具匮乏苦,七香鬘涂饰资具匮乏苦,八歌舞伎乐资具匮乏苦,九照明资具匮乏苦,十男女给侍资具匮乏苦。当知复有余九种苦。一一切苦,二广大苦,三一切门苦,四邪行苦,五流转苦,六不随欲苦,七违害苦,八随逐苦,九一切种苦。一切苦中复有二苦。一宿因所生苦,二现缘所生苦。广大苦中复有四苦。一长时苦,二猛利苦,三杂类苦,四无间苦。一切门苦中亦有四苦。一那落迦苦,二傍生苦,三鬼世界苦,四善趣所摄苦。邪行苦中复有五苦。一于现法中犯触于他他不饶益所发起苦,二受用种种不平等食界不平等所发起苦,三即由现法苦所逼切自然造作所发起苦,四由多安住非理作意所受烦恼随烦恼缠所起诸苦,五由多发起诸身语意种种恶行所受当来诸恶趣苦。流转苦中复有六种轮转生死不定生苦。一自身不定,二父母不定,三妻子不定,四奴婢仆使不定,五朋友宰官亲属不定,六财位不定。自身不定者。谓先为王后为仆隶。父母等不定者。谓先为父母乃至亲属。后时轮转反作怨害及恶知识。财位不定者。谓先大富贵后极贫贱。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。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,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,三欲生上族不随所欲生下族苦,四欲求大富不随所欲生贫穷苦,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,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,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。七欲求胜他不随所欲反为他胜而生大苦。违害苦中复有八苦。一诸在家者妻子等事损减生苦,二诸出家者贪等烦恼增益生苦,三饥俭逼恼之所生苦,四怨敌逼恼之所生苦,五旷野险难迫迮逼恼之所生苦,六系属于他之所生苦,七支节不具损恼生苦,八杀缚斫截捶打驱摈逼恼生苦。随逐苦中复有九苦。依世八法有八种苦。一坏法坏时苦,二尽法尽时苦,三老法老时苦,四病法病时苦,五死法死时苦,六无利苦,七无誉苦,八有讥苦。是名八苦。九希求苦。如是总说名随逐苦。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,谓如前说。五乐所治有五种苦。一因苦,二受苦,三唯无乐苦,四受不断苦,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。是名五苦。复有五苦。一逼迫苦,二众具匮乏苦,三界不平等苦,四所爱变坏苦,五三界烦恼品粗重苦。是名五苦。前五此五总十种苦。当知是名一切种苦。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/4/4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五 下一篇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四十三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