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(原文)

TOP

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》卷第二十五(一)
2012-09-20 16:46:05 来源: 作者: 沙门窥基撰 【 】 浏览:4855次 评论:6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》卷第二十五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沙门窥基撰
     论。差别云何。
     述曰。答有二。初十八任持依度辨差别。后七种施依位辨差别。初文有三。初明十八任持。次以六度各三差别释前任持。当知财施下逐难释。
     论。谓由十八种任持。以显六波罗蜜多差别。何等十八。谓身任持。心任持。善法任持。菩提任持。悲任持。不舍有情任持。舍下劣心任持。无生法忍任持。善根方便任持。善根圆证任持。善根无尽任持。无厌倦任持。诸所思事成满任持。御众业任持。证入大地任持。引发佛性任持。建立佛事任持。
     述曰。初文有三。一标。二征。三显。
     十八任持。即经中初有势句加行精进谓善根圆证任持。由此加行能证菩提圆证之时靡不由此。即无怯弱行精进时心有彼苦无退屈故。他恼不动名无退转。无懈勤修名无喜足。即经中云有勇坚猛不舍善轭。此中意如缘世俗慧名证入大地任持。由此为加行故。其更有文前后不同。勘摄论第七知之。十八任持佛具几也。施云并具足。戒中别解脱通无漏佛身即有别别防非远分对治故。若唯有漏佛无别别防非即不具也。据义具时具余二戒。佛无怨害及苦安受。约义用有。设有无妨。谛忍亦具。精进及定。义用而论亦得具足。随相起位。如摄论者唯有第三精进而无前二。慧中缘世俗慧。以加行智故佛身无有。若无漏加行八地以上亦有。佛约义用与后得无异。纵有无妨。据无时好。此十八任持通论可尔。唯有漏地前者。云何具几任持耶。释曰。若随境作相。亦得具十八。若以体者。有具不具。且如忍中谛察法忍缘谛生智。第九卷解谛察法忍若在地前名苦法智若入地上方名为忍。地前即如前第八卷释加行道暖顶等乃至名顺谛忍。亦约义用似地前非于谛生忍。已生忍与地上何异。故知定无有。又如慧中缘胜义者此唯无分别智。若地前缘理是法即义说。克体即非。又与缘世俗慧何异。以论文云由此证入初地故。故知地前体亦无有。若约十六或可漏无漏。此前二种于理未明。若约义用具十八。若约起位。依论文更有不具者。细读寻之。
     论。施等六种。各三差别。如其次第。三三所摄。施三种者。谓财施。无畏施。法施。戒三种者。谓律仪戒。摄善法戒。饶益有情戒。忍三种者。谓耐怨害忍。安受苦忍。谛察法忍。精进三种者。谓被甲精进。加行精进。饶益有情精进。静虑三种者。谓现法乐住静虑。引发神通靜虑。饶益有情静虑。慧三种者。谓缘世俗慧。缘胜义慧。缘有情慧。当知财施能任持身。由饮食等诸资生具。摄益受者所依身故。无畏施能任持心。安慰他心离忧怖故。如是余句。随义应思。下劣心者。谓诸菩萨厌生死苦。同二乘心。由安受苦忍所任持故。方舍此心。善根无尽者。谓穷生死际恒作一切有情利益安乐事。乃至于无余涅槃界亦不弃舍。由饶益有情精进所任持故。御众业者。谓依止内证故。教授教诫所化有情心未定者令其得定。心已定者令其解脱。由饶益有情静虑所任持故。证入大地者。谓先信解甚深教法。资粮圆满。速能证入初极喜地。由缘世俗慧所任持故。所余易了。故不重释。
     述曰。六波罗蜜各三种中。大论七十八戒中。一转舍不善戒。即此中律仪戒七支无作戒。二转生善戒。即此中摄善法戒。若约此即前律仪。望善而论名摄善法戒。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。此中文意亦即前戒转义能生。如摄论解律仪戒中云。即此能摄建立后二尸罗。由此防护能修供佛等。今第二戒及能饶益有情即第三戒。以此而论也。初生后二。未必即以前侓仪为体。又精进中一云一种与无益第二一种即言转生。若约此体一种位分成多。前戒应然言转生故。犹如精进。既由前释转生后者何故转上不言转生。以此而论未必即前体也。以此中依生故言转生非同体也。思闻如彼摄论。亦是次第转生。定中大论云。无分别智寂静极寂静无罪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靜虑。此论直言现法乐住。若约此论。由漏无漏者得。大论唯言无漏。初地以去约胜者论。以有无分别等言。故第三亦言引发。此论无心定能引生益有情故。或次第相生名引。有无如前会更思。
     逐难释中有二。初十八差别中开二配任持。后释四任持。于中各有二。初说。后例。
     论。又差别者。谓施有七种。一根本施。谓种姓位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依止种姓而行施故。二弘誓施。谓发心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依受大愿而行施故。三摄受施。谓自他利行位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四无执受施。谓观真实义位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以无施者等分别执受故。五无摄受施。谓威德位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虽不摄受外资生具。但由虚空藏等三摩地力举手摩空。随欲皆雨珍宝等物。六随所应施。谓成熟位菩萨所有施波罗蜜多。随所化宜而行施故。七广大施。谓最胜菩提位所有施波罗蜜多。以无上故。如施有七种。乃至慧亦尔。随其所应。
     述曰。后七差别中有二。初标。后释。七位中初三在地前。即菩萨地种姓发心自他利三品。次三二释。一云。无执受从初地至七地。无摄受在第八第九地中。随所应在第十地。二云。无执受在初二地。无摄受在三地至七地。随所应在八九十地。
     七种差别。一种姓者。大智度论。舍利弗六十劫行菩萨道。依瓔珞经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信等十行。得入十住。劫有大小。时节无异。优婆塞经舍利弗八万劫行菩萨道。所以退者。未得解脱分法。虽尔。犹胜声闻缘觉利根者。未至十住第七正心住故。此中应勘。自他利行在何位。勘菩萨地。今且依七地解。种姓则种姓地。发心施即胜解行地。摄受施是净胜意乐地。初摄受自他故。无执受施即二三四五六七地。彼行正行地。一切地虽已无执受。此位虽二利。初地创二利胜。此六地不执受。三轮净胜。名观真实义。证实摄故。无摄受施谓八九二地。即决定行地并先之七地。虽能变现资财等施。然未自在。犹修摄受积畜以施。此位不尔。故名无摄受。随应施谓第十地。即究竟地一分。一分是此第七如来故。真随机宜而施。云雨说法等故。
     论云威德者。唯取八九两地不取第十。以成就位是第十地故。
     论。摄云何。谓为摄菩萨地故。于中略说施等波罗蜜多。

 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/5/5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》卷第.. 下一篇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》卷第..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