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     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 
	      如来常说,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何况非法。 
	     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 
	     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 
	     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生无所住心。 
	      如来所得法,此法无实无虚。 
	     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即无所见;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。 
	      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。 
	     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于是中无实无虚,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。 
	     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,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 
	      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 
	     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
	     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
	      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 
	     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。 
	     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,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 
	     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 
	     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一切法应如是知、如是见、如是信解:不生法相! 
	     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 
	     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 
	      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复如是。 
	      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 
	     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。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 
	      《华严经》 
	      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法。 
	      佛法大海,信为根本。 
	     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正觉。 
	     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,诸佛菩萨而为花果。 
	      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觉。 
	      诸佛以一道而证菩提。 
	      三界心心所,皆虚妄分别。 
	      以少方便,速证菩提。 
	      一切皆从佛界流,一切还归于法界。 
	      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 
	      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根是为魔业。 
	      初发菩提心,即成无上觉。 
	      诸佛世尊,唯以一道而得出离。 
	      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 
	      心如工画师,画种种世间。 
	      汝等观是心,念念常生灭,如幻无所有,而得大果报。 
	      色身非是佛,音声亦复然,不了彼真性,是人不见佛。 
	      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 
	      常以大悲心饶益有情,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。 
	      如来智慧无处不至。何以故?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,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一切智自然智无疑智则得现前。 
	      三界唯心所作。 
	      法身遍满于虚空,一切众生及国土,三世悉在无有余,亦无形相而不得。 
	      发菩提心佛宝不断,开说正法法宝不断,受持戒行僧宝不断。 
	      《维摩诘经》 
	      不舍妙法,现凡夫事。 
	      以如幻的人,说如幻的法,而度如幻的众生。 
	      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。 
	      虽知佛国土,及与众生空,而常修净土,教化于群众。 
	      能善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 
	      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。 
	      菩萨欲求净土者,当净其心;若人心净,便现此土功德庄严。 
	      心清净故有情清净,心杂染故有情杂染。 
	      依智不依识,依义不依语,依法不依人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 
	      我及涅槃,此二皆空。 
	      直心是道场,直心是净土。 
	      即时豁然,还得本心。 
	      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 
	      如佛所说,勿轻末学。 
	      诸法不有亦不无,一切皆待因缘立,无我无作无受者,善恶之业不可失。 
	      如来如是善修空,犹如莲花不著水,一切相遣无所遣,一切愿满无所愿。 
	      不著世间如莲花,常善入于空寂行。 
	      诸菩萨常住有为无尽解脱法门。 
	      不住无为,不尽有为。 
	      法无有比,无相待故。 
	      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。 
	      《妙法莲华经》 
	      唯有一佛乘,无二亦无三。 
	      吾自成佛以来,种种因缘,种种譬喻,广演言教,无数方便,引导众生,令离诸著。 
	      诸法寂灭相,不可以言宣。 
	      真观清净观,广大智慧观,悲观及慈观,常愿常瞻仰。 
	      十方诸佛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 
	      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,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。 
	      如来但以一佛乘故,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,若二若三。 
	      普告诸大众,但以一乘道,教化诸菩萨。 
	      随顺世间若干种性,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。 
	     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,犹如虚空无有坚固,不生不出,不动不退,常住一相,是名近处。 
	      觉悟群生。 
	      《涅槃经》 
	      善男子,譬如船师普度人故,名大船师,诸佛菩萨亦复如是。度诸众生生死大海,以是义故,名善知识。 
	      定多慧少增长无明,慧多定少增长邪见,定慧等持即得解脱。 
	    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者皆得成佛。 
	      涅者言不,磐者言织,不织之义名为涅槃。磐又言覆,不覆之义乃名涅槃。磐言去来不去不来,乃名涅槃。磐者言取,不取之义乃名涅槃。磐者不定,定无不定,乃名涅槃。磐言新故,无新故义,乃名涅槃。磐言障碍,无障碍义,乃名涅槃。 
	      能观心性,名为上定。 
	      如言如来是有为者,即是妄语。 
	      如来真实是无为法,不应复言是有为也。 
	      当知如来即是无为,若能如是观如来者,具足当得三十二相,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
	      如来是常住法,不变异法,无为之法。 
	      如来身者,即是法身。 
	      如来之身,即是长寿。 
	      有为之法其性无常,生已不住寂灭为乐。 
	      一切佛法皆如幻相,如来在中,以方便力无所染著。 
	      《大宝积经》 
	      假使经百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 
	      观生死无我,亦达常无常,及了涅槃空,何缘现微笑。 
	      宁起我见积若须弥,非以空见起增上慢,所以者何?一切诸见一空得解脱,若起空见则不可除。 
	      观色非常亦非无常,观受想行识非常亦非无常,是名中道真实正观。 
	      《般若经》 
	      若知缘生,则知法性;若知法性,则知空性;若知空性,则见导师。 
	      解了诸法如幻、如焰、如水中月、如虚空、如响、如犍达婆城、如梦、如影、如镜中像、如化。 
	      见生死者三有,著涅槃者二乘,是破知生死空,斯出三界矣,知涅槃空斯过二乘矣。 
	     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,能示世间相。 
	      无所得即是道,即是果,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
	      有我我所,有垢有净,无我我所,无垢无净。 
	      色如聚沫,受如水泡,想如阳焰,行如芭蕉,识如幻事。 
	      真如流趋世间,一切善法之所依止。 
	      般若所在之处,十方诸佛常在其中。 
	      诸法虽生,而真如不动,真如虽生诸法,而真如不生。 
	      《无量义经》 
	      一切诸法,自本来今,性相空寂,无大无小,无生无灭,非住非动,不进不退,犹如虚空,无有二法。 
	      无相不相不相无相,名为实相。 
	      一切诸法皆同一相,所谓无相,即以无相之相,是为诸法实相。 
	      《遗教经》 
	      月可令热,日可令冷,佛说四谛,不可令异。 
	      《观普贤行法经》 
	      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实相,重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 
	      《转有经》 
	      由彼彼诸名,诠彼彼诸法,此中无有彼,是诸法法性。 
	      世间诸世俗,牟尼皆不著,无著孰能取,见闻而不爱。 
	      《心地观经》 
	     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,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。云何为四:一者誓度一切众生,二者誓断一切烦恼,三者誓学一切法门,四者誓证一切佛果。 
	      弥勒菩萨法王子,最初发心不吃肉,是故得名为慈氏。 
	      三界之中心为主,能观心者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永处缠缚。 
	      《金光明经》 
	     千劫所作极众罪业,若人至心一忏悔者,如是众罪悉皆灭尽。 
	     《宝雨经》 
	     有声闻种姓故起声闻乘;有辟支佛种姓故起辟支佛乘;有大乘种姓故起菩萨乘。 
	     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 
	     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法,从本以来常不生,不生故不可说。 
	     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》语录 
	     如来悉知一切诸法,从本以来不生、不起、不尽、不灭、无名、无相。 
	     《法手经》 
	     汝等观是心,念念常生灭,如幻无所有,而得大果报。 
	      《圆觉经》 
	      末世众生将发大心,求善知识欲修行者,当求一切正知见人。 
	      《菩提等藏经》 
	      一切众生虽在诸趣,烦恼身中有如来藏,德相具足与佛无异。 
	      《阿含经》 
	      法从因缘生,缘散法还灭,吾师大沙门,咸作如是说。         
	      舍离恩爱出家修道,摄御诸根不染外欲,慈心一切无所伤害,遇乐不忻逢苦不慽,能忍如地故号沙门。 
	      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 
	      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 
	      吾恒说三乘之行,过去、现在、将来三世诸佛,尽当说三乘之法。 
	      《中论》 
	     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,一依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 
	      诸烦恼及业,作者及果报,皆如梦如幻,如焰亦如响。 
	      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,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 
	      不生亦不灭,不断亦不常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去。 
	      如梦亦如幻,如犍达婆城,所说生灭法,其相亦如是。 
	      诸法实相者,心行言语断,无生亦无灭,寂灭如涅槃。 
	      《大智度论》 
	      佛法大海,信唯能入,智唯能度。 
	      离是二边行中道,是名般若。 
	      离诸言语,灭诸心行,从本以来,无生无灭,如涅槃相,一切诸法,相亦如是,是名诸法实相。 
	      佛法印有三种: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;二者一切法无我;三者寂灭涅槃。 
	      何等是善知识,能说空、无相、无作、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,令人心入欢喜信乐,是为善知识。(责任编辑:唯识学) |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