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经论释义栏目 -> 经论释义

TOP

《解深密经》释义(三十二)
2017-01-18 00:42:12 来源: 作者:马友生 【 】 浏览:735次 评论:0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解深密经》释义(三十二) 马友生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地波罗蜜品第七
    (根据遁伦记作解)
   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此诸随眠几种粗重断所显示?”佛告观自在菩萨曰:“善男子,但由二种,谓由在皮粗重断故,显彼初二;复由在肤粗重断故,显彼第三;若在于骨粗重断者,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地”。
    释义
    问:此诸随眠几种粗重断所显示?
    答:此有三种,谓皮、肤、骨。但由二种(皮粗重、肤粗重),谓由在皮粗重(表面)显彼初二,指七地以前所有害伴随眠(资粮位、加行位)、羸劣随眠(一地至七地)二种断时,名断皮粗重;复言肤粗重(里面)显彼第三,指十地以前所有微细随眠断时,名断肤粗重;若在于骨粗重显彼断时,指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地(十一地),名断骨粗重。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二辨皮、肤、骨粗重。景云此中问意上三随眠时,为是断皮为断肤骨,但由二种谓由在皮粗重断故显彼初二者,前之七地所有害伴随眠羸劣随眠二种断时,是则名断在皮粗重;言复由肤粗重断故显彼第三者,后之三时微细随眠时,是则名断在肤粗重;若在于骨粗重断者,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地者,前三随眠所有习细故名骨。据解脱道类外证,除住在佛地烦恼障中,辨三随眠有皮肤骨,所知障中分别类尔。泰云约断皮肤骨三烦恼故,立三僧祇劫,初在皮粗重,从初僧祇至初地断尽故,方显初二害伴及羸劣随眠能起现行,由从初地至于七地断在肤粗重故,八地已上显彼第三微细法执随眠,能起现行法执。在于骨粗重断尽者,住在佛地故永离一切随眠。
   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经几不可数劫能断如是粗重?”佛告观自在菩萨曰:“善男子,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,所谓年月、半月、昼夜、一时、半时、须臾、瞬息、刹那量劫,不可数故”。
    释义
    问:菩萨经几不可数劫能断如是粗重?
    答:若依大劫来数,应经三大阿僧祇劫;若依小劫来数,应经无量;所谓年、月、日、时、须臾、瞬息、刹那量劫,更不可数也!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三辨能断劫数,总据大劫唯经三不可数劫断粗重尽,若依小劫则经无量。”
   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是诸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,当知何相、何失、何德?”佛告观自在菩萨曰:“善男子,无污染相。何以故?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,诸法法界已善通达,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非为不知,是故说名无污染相;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无过失;菩萨生起如是烦恼,于有情界能断苦因,是故彼有无量功德。”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甚奇,世尊!无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,令诸菩萨生起烦恼,尚胜一切有情、声闻、独觉善根,何况其余无量功德”。
    释义
    问:是诸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,当知所生何相?有何过失?有何功德?
    答:是诸菩萨于初地中三摩地(定)于一切处,已善通达诸法法界,若起烦恼即能降伏,故无染污相;此菩萨于自身中所起烦恼不能生苦,故无过失;此菩萨若度众生起烦恼,于有情界中能断苦因,故有无量功德。
是的,求证无上菩提,令诸菩萨生起烦恼,胜过一切有情、声闻、独觉善根,何况其余(修一切善法)无量功德。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四辨地中生烦恼相。先为三问,次答后颂。答中景云,于初地通达法界,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,名无染污相;虽起烦恼于自身中不能生苦,故无过失;起如此惑断他苦因,有无量德。泰云,既云于初地中要知方起烦恼,故知二地中云离能起误心犯戒。烦恼者,是地前所起,至于二地伏彼种子,非初地中现起。基又云,以此文证初地已上不故犯罪也。
    经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如世尊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,此何密意?”佛告观自在菩萨曰:“善男子,如我于彼声闻乘中宣说种种诸法自性,所谓五蕴或内六处或外六处,如是等类于大乘中,即说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,故我不说乘差别性,于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,一类增益一类损减,又于诸乘差别道理,谓互相违如是辗转递兴诤论,如是名为此中密意”。
    释义
    问:如世尊说若声闻乘、若独觉乘,若复大乘唯是一乘,此中是何密意?
答:于小乘中宣说五蕴、十八界、十二处种种诸法自性,于大乘中说此等诸法皆同一真如唯是一乘,既同一法界同一理趣,何故不说三乘(声闻、独觉、菩萨)差别之性呢?若说差别于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,若一类起增益执,或一类起损减执,又于诸乘差别道理,谓恐互相违义如是辗转增加诤论,说三乘者如是名为此中(一乘)密意也。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如佛所说乃至我不说乘差别性者,于小乘中宣说蕴界处种种法性,于大乘中说此等诸法同一真如界理趣据同真如,佛不说乘差别性,言于中乃至一类损减者,闻说三乘同一如性,或执二乘异彼大乘名为增益,或执大乘同彼二乘名损减。言又于诸乘至此中密意者,又谓三乘既有差别,云何同一真如法界,法界既同乘应无别,而不能知三乘圣道事法差别有上中下,如理则通同一法界而不相违,谓有相违而兴诤论”。
    经曰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颂曰:
         诸地摄想所对治 殊胜生愿及诸学
         由依佛说是大乘 于此善修成大觉
         宣说诸法种种性 复说皆同一理趣
         谓于下乘或上乘 故我说乘无异性
         如言于义妄分别 或有增益或损减
         谓此二种互相违 愚痴意解成乖诤
    释义  以颂概括如是之义:
       “诸地摄想所对治”,菩萨修十地,摄想所对治
       “殊胜生愿及诸学”,既感善异熟,亦不离诸学
       “由依佛说是大乘”,由常依佛说,游大乘之路
       “于此善修成大觉”,于此修六度,终成无上觉
       “宣说诸法种种性”,宣说种种法,皆不离自性
       “复说皆同一理趣”,同在一法界,共证一理趣
       “谓于下乘或上乘”,无论声闻乘,或在于上乘
       “故我说乘无异性”,三乘无差别,唯有一佛乘
       “如言于义妄分别”,如言妄取义,起种种分别
       “或有增益或损减”,或起增益执,或起损减执
       “谓此二种互相违”,误入二取执,与道互相违
       “愚痴意解成乖诤”,愚者无智慧,由此成乖诤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自下重颂。诸地摄者颂初摄义,总颂地名所对治二十二愚痴十一粗重,殊胜颂八清净诸地通德,生颂菩萨胜生,愿颂广大愿等,及诸学者颂六度,由依佛说是大乘,于此善修成大觉者,依止菩萨佛说大乘,若修成佛或可此二句颂,依大乘位三劫修成。下有二颂,颂彼最后密说一乘。”
    经曰 尔时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,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?我当云何奉持?”佛告观自在菩萨曰:“善男子,此名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,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,汝当奉持”。说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教时,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,皆得菩萨大乘光明三摩地。
    释义 文义易解。
    《遁伦记》云:“下请立经名时众获益,可知”。
 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《解深密经》释义(三十三) 下一篇《八 识 规 矩 颂 》新 注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