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公告:
2011年8月1日起马友生先生开讲《解深密经》敬请关注! 2010年9月21日起由马友生先生讲解《唯识三十颂》敬请关注! 为了让初学唯识法相的学者,对佛三时中道了义教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。我们选择了一批重要经典,将分别与大家见面。 其目的是:同沾甘露相互共勉。所学经论录音在本网站《录音下载》栏目中可以下载收听。学习经论: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(依《成唯识论》为主,包括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五蕴论》、《八识规矩颂》)《摄大乘论》、《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相关经典 1.阿含经典 选学 2.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 《心经》 《维摩诘经》 3.了义经典 《楞伽经》《华严经》选学 4.中观类 《十二门论》、《中论》 5.祖师类 《六祖坛经》、祖师语录、禅宗公案 6.圣言量
当前位置:唯识,唯识学,唯识学网,马友生,马老师讲经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颂,金刚经释义 -> 佛学文库 ->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

TOP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(经文三)
2010-07-10 16:43:54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1565次 评论:3

      佛告须菩提: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: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;若有色;若无色;若有想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何以故?须菩提!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

      注解

      [诸菩萨]自发菩萨心起至成佛前,统曰之谓菩萨。菩萨在成道过程中,须经资粮位、加行位、见道位、修道位和究竟位。前二属地前菩萨(贤者)。三四属地上菩萨(圣者),后者属觉行圆满与佛相等的摩诃萨。

      [摩诃萨]梵语摩诃,汉译大;萨,菩萨再简称。这里所指的是,已经出离生死而又舍小向大的阿罗汉圣者。对大乘而言,指无分段生死,已经证得八地以上诸大菩萨。

      [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]欲界有情。此界众生不修定业,由善恶业力所招感的不同根身器界。善道:上有天趣(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),中有人趣,下有阿修罗趣;恶道:上有地狱趣,中有饿鬼趣,下有傍生趣。欲界谓一地——五趣杂居地,又谓散地。

      《瑜伽师地论》云:

      “云何卵生?谓诸有情破壳而出。彼復云何?如鹅、雁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鸟等。”

      “云何胎生?谓诸有情胎所缠裹剖胎而出。彼復云何?如象、马、牛、驴等。”

      “云何湿生?谓诸有情随因一种湿气而生。彼復云何?如虫、蝎、飞蛾等。”

      “云何化生?谓诸有情业增上故,具足六处而生,或復不具。彼復云何?如天、那落迦(地狱)全(都是化生),及人、鬼(饿鬼)、傍生一分(有一部分化生)。”

      [若有色]色界有情。此界众生由修定业,由世间禅所感的根身器界。有情随定力增长,有四种定境:初禅天谓二地——离生喜乐地,有梵众天、梵辅天、大梵天;二禅天谓三地——定生喜乐地,有少光天、无量光天、光音天;三禅天谓四地——离喜妙乐地,有少净天、无量净天、遍净天;四禅天谓五地——舍念清净地,有无云天、福生天、广果天。广果天又有无想天、无烦天、无热天、善见天、善现天、色究竟天。色界有情虽无欲界六道轮回,但有三灾八难。三灾者:火烧初禅,水淹二禅,风扫三禅;八难者:每次灾难都要遭受各八次人和器界坏。色界有情没有改造有漏染业,定业解体后仍下堕欲界受生感果。

      [若无色]无色界有情。此界众生由修定业,由世间禅所感的无根身器界,唯有心识活动的意境。有情随定业增长,有四种定境:空无边处天谓六地——空无边处地;识无边处天谓七地——识无边处地;无所有处天谓八地——无所有处地;非想非非想处天谓九地——非想非非想处地。无色界有情没有改造有漏染业,定业解体后仍下堕欲界受生感果。

      [若有想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]三界九地,还有很多不可数甚至无缘的种种有情。

      [涅槃]梵语,汉译寂灭义,意即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本来寂静的清净相。大乘涅槃有四义:一自性涅槃,一切诸法无造作无生灭、无去无来非彼非此的空性,即前已说理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;二无住涅槃,菩萨不住世间不住涅槃,有大法乐有大自在的无比受用;三有余涅槃,菩萨过去有漏染业,还依余在自性涅槃;四无余涅槃——菩萨长劫在自觉觉他,已无有漏染业之余,全是无漏净法。大乘与小乘之分:大乘涅槃是利乐有情,为众生所受用;小乘无无住涅槃,是利乐自己,为个人所受用。

      [灭度]灭掉过去有漏生死之因,度到未来无漏无生死之果。

      [我相]有情随业力所感,由五蕴(色受想行识)假合的一个我相。

      [人相]有情随善业所感,由五蕴假合的一个人相。

      [众生相]有情随不同善恶业力所感,由五蕴假合的各类众生相。

      [寿者相]有情修出世解脱道,由无漏善法所感的阿罗汉、辟支佛、佛三种圣者相。

      释经

      经文 佛告须菩提: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:

      释义 佛为了摆正大乘位置,菩萨是入世不是出世,是在世间自觉觉他中求觉行圆满,故先答复弟子们的是后问。佛答两问,不仅是对由小趣大的声闻行者,亦是对发菩萨心乃至诸菩萨摩诃萨在说。

      经文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;若有色;若无色;若有想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

      释义 菩萨种成佛因,是愿三界九地四生九有,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我皆从生死此岸,令入到无生无死无余涅槃彼岸!

      经文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

      释文 佛接着又答复前问:菩萨在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长河中,应觉知众生死此生彼,都是随因缘变现的种种生灭幻相,我法本空,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菩萨修行应住的法是:不住世间(出世)不住涅槃(入世),此中无我为能度,无众生为所度,是菩萨转染成净的最上乘法,若知此义,其心自然降伏。

      经文 何以故?须菩提!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

      释义 若菩萨不达缘起性空,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有了种种法执见不到诸法实相,即非菩萨。

      小结

      此段经文是全经的中心思想,也是整个大乘般若教法的总纲。佛答弟子两问,因大乘是入世,与小乘出世就不同了,其原因:小乘修行证果只破我执不破法执,所住的自性涅槃是我空真如,内无根身外与世间无缘,只有部分无漏净法,无大自在无大解脱;大乘修行证果是破法执(我是法的部分),所住的无住涅槃是法空真如,内有根身外与世间有缘,全是无漏净法,有大自在有大解脱。因此,发菩萨心者,在因位应以一足修福(度众生),得出世的相解脱(证三身四智五眼六通);又以一足修慧(不住相),得出世的性解脱(证无余大涅槃),即悲智等运福慧双修,是直登彼岸的光明大道。后面的经文,都是围绕此段与第四段在说。

 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(经文二) 下一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义(经文四)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唯识学小组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安博网络